© 2016-2026 众创网
目前在很多领域,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帮人类完成高危、高难的工作。如今的机器人已不再只是“钢铁战士”,生命基本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赋予纳米机器人“血肉之躯”。
我国在植物干细胞免疫病毒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等研究人员对于植物干细胞是如何抵御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揭示。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成功研发24亿年不差一秒的车载光频标。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计算机科学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学家团队报告: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气球,成功实现自主导航,在平流层一连数周待在原地。这一成果标志着深度强化学习向现实应用迈出了重要且非常难得的一步,同时提高了人类全自动环境监测的可能性。
人造食品能造出食物本来的味道。据当地媒体报道,以色列初创公司Remilk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够生成在化学上与牛乳和奶制品中的蛋白相同的乳蛋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家无需母牛而生产真奶制品的公司。
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将小鼠眼睛的神经元,重编程到一个更年轻的状态,让它们的视力获得再生和恢复。该研究为人类进一步揭示了衰老机制,同时为青光眼等年龄相关性神经元疾病的治疗指出了新的潜在靶点。
200秒只是短短一瞬,6亿年早已是沧海桑田。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与同事陈宇翱、徐飞虎等人利用多光子量子纠缠技术,近期首次实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计的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基于量子网络的高精度量子传感奠定了基础。国际学术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近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公开宣判——杭州市民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一案中,法院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删除其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生物学界最大的挑战之一——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