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东湖高新区的严西湖之滨,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行业盛会举行。
严西湖人工智能论坛现场。
“武汉有勇气、决心与远见。”
“在世界光谷有了讨论世界人工智能的严西湖论坛。”
……
国内外人工智能业界、学界云集,助力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向新起点。
同时,武汉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聚焦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数智病理、智慧物流、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建设5个特色场景、在全市建设500个微场景。
一、企业家专家更多目光投向武汉
“在落地企业和发展方向上,武汉展现了其在AI领域的广阔前景。”专程来汉的马来西亚科技部部长特别事务官黄骏延在会上发言。他提出,武汉与马来西亚高校的科研合作,或许可以成为双方一个良好的开端。
马来西亚科技部部长特别事务官黄骏延。
黄骏延透露,一些马来西亚的企业计划来汉,同时也有中国企业希望到马来西亚投资,马来西亚科技部将全力支持并协助双方企业的合作与落地。这些企业主要关注AI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和医疗健康等领域。
这些企业为何选择武汉?黄骏延表示,他了解到,武汉把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这个发展方向与马来西亚致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这种合作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武汉有勇气、决心与远见。”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兼常务副院长蒋斌感叹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布局。
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斌。
“武汉正在加快建设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我相信,武汉与上海、与长三角将共同谱写出新的篇章。”蒋斌谈到,在人工智能领域,武汉、上海两地在科研设施共享、研究成果共用、创新政策互补以及标准资质互认等方面大有可为。通过加强两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合作,不仅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还能促进产业升级,有望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武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金公司上海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曹宇也谈到,如今,中金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武汉,期待与人工智能企业强化合作,助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金公司上海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曹宇。
中金公司一直致力于服务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从2021年起,协助商汤集团、声通科技、黑芝麻智能、出门问问等公司在香港上市。
曹宇认为,武汉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强大的制造业及产业链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交通便利性,以及丰富的科教资源带来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等多方面优势,共同为武汉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在此向大家发出邀请,期待共同见证严西湖论坛成为中国光谷乃至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讨论平台。”上海江享科技集团董事长、武汉市招商大使聂清平表示,希望联合更多链上企业共同放大武汉光谷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的世界影响力。
武汉市招商大使、江享科技董事长聂清平。
面向未来,聂清平表示,希望能助力更多企业落户光谷,通过联合在汉举办顶级论坛等方式,在光谷形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二 、武汉加快建设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
市经信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市人工智能产业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目前,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超8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园区达18个,在研在用的垂直行业模型超过20余个,涵盖智能硬件、计算系统技术、数据支撑以及通用技术、算法模型等产业链多个环节。
“我们进一步搭建各种应用场景,给企业来展示自己的产品空间。”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副主任陈三元说,比如在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允许企业研发的无人驾驶车在园区里试运营,园区一些防监控的系统,有应用需求的企业可以对这个系统进行改造,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一个大数据。
东湖高新区。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说,各个地方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一定的差异化和特色。武汉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上已经有很大的布局,接下来要实现更多场景的开放,通过场景示范,可以打破很多烟囱式的“数据孤岛”。
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打造更有潜力的应用场景,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聚焦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数智病理、智慧物流、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建设5个特色场景、在全市建设500个微场景。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活跃武汉千行百业。在烽火通信智慧工厂,面对动辄上千种的物料,“AI员工”对服务器功能批量化100%全检;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与“紫东太初”大模型语音对话,3秒钟左右武汉“龟蛇锁大江”呈现在屏幕上;在攀升智能物流仓库,50多台搬运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5000个独立库位的智能化管理……
“武汉已构建多位一体的人工智能发展支撑体系。”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谭敏介绍,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叠加合力,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显示出了强劲的创新策源能力。在算法方面,武汉培育开发“紫东太初”等一批大模型,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底座。在数据及生态方面,武汉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网”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发展“人工智能+”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商业化运营的无人驾驶巴士行驶在武汉经开区道路上。
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正加快布局智能芯片、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装备等细分赛道。在光谷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核心集聚区,在车谷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在网谷建设数据安全示范区,形成“三区多点”聚力发展格局,携手打造更有实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据悉,目前武汉人工智能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9家、独角兽企业3家、上市企业15家。其中,达梦数据成为国产数据库上市“第一股”、黑芝麻成为智能车AI芯片“第一股”、星竞威武成为电竞中国“第一股”。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正大力实施人工智能企业繁星计划,力争在人工智能领域引育1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独角兽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外,我市发挥武汉基金、江城基金功能作用,引导1000亿各类资金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加大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资金支持。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按照《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生态,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算力算法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场景应用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