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平台就是一个数字空间,以应用程序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凭借其高度开放性打通了专业与业余、公域与私域、数字与模拟、文字与影音之间的区隔,基于垂直化传播、社群营造和分布式架构,不仅重构了信息的流通秩序,更在根本上改写了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生产关系。
从影视传播到视听传播的理念新变
随着元宇宙的诞生,六大支撑技术再度催化视听传播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新宇宙里,审美由传统的单向直观转化为交互多维的“联觉”感知;文本系统的变革深刻改写了文本与世界、作者与读者、想象与现实、信息与物质的关系结构;数字资产的生产和流通重构了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元宇宙视角下,视听传播万象更新。
(一)数字化审美:创研思想变革
从影视传播到视听传播,审美的思想历经了从“观物取象”到“立象尽意”再到“境生象外”的演变,这一过程深受技术发展的数字化程度影响。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形态的变革是社会进化的关键部分,每一种新技术都给社会连接带来一个新的空间、时间、范围及传播模式的演进。审美性是元宇宙诞生的文化基底之一,如若元宇宙达到了理想中的覆盖率,人类审美会广泛地被其影响,而这种影响会生发出人类世界多方面的改变。
(二)关系化生产:文本系统变革
Web3.0时代是元宇宙的前期阶段,作为“仿真文本”的赛博文本和代码文本让人的身体不再脱嵌于抽象化的文本系统和叙事结构,而是成为“虚拟现实”的主人。沉浸感知的身体显现于虚实交织的文本化的故事幻想世界之中,那些被文明所压抑的扭曲的欲望之流从无意识的想象界中进入现实的实在界,因而想象也在创造现实。
(三)数据化资产:商业模式变革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元宇宙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VR/AR等高新技术为基础,有效整合人才、资本等其他生产资料,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底层逻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元宇宙满足了人们在多重虚拟空间进行自由进出的需求。当前最为接近元宇宙的形态,则是实现了同步拟真、开源创造、全新经济系统几大特点的游戏世界。因此,从游戏化角度改造用户的体验,也为视听传播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未来的视听元宇宙中将形成更多的新兴产业形态,并将借助场景的无限升级与用户体验的游戏化的特点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交互性与可迁移逻辑下的视听文本生产
(一)新母题:严肃与流行的交叠并济
元宇宙为传统媒体拓宽了传播思路,打开了多维与跨维信息传播的格局。目前,广电行业已开始探索元宇宙应用,诸如湖南卫视的数字虚拟主持人“小漾”、北京广播电视台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东方卫视二次元虚拟主播“申雅”等。2022年春晚,东方卫视使用了XR技术搭建起虚实结合的舞台场景,营造了神奇多变的舞台空间,给观众带来了突破时空界限的体验感。不难想见,广电内容在元宇宙方面的探索暂时是“旧内容”与“新形式”的结合,但对其内容形态的形塑力量已有所展现。
(二)新话语:全球共享的新媒体语言
20世纪以来,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信息传播促进文化面向全球,推进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全球文化多样性消弭,全球文化模式逐渐趋同;二是在技术促成的全球的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影响力具有一定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各类文化所生成的视听艺术作品得以被广泛接收和欣赏,文化之间多元碰撞、交融,呈现出文化全球化的特性。元宇宙时代,文化内容得以多元化的阐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璀璨文化结晶得以交融,不同国家间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风采交织出一幅人类文化百景图。纵然在当下几乎“万物互联”的技术层面上可以实现全球传播的效果,但要真正达到全球共享、意义共通、同频共振,视听传播语言层面还存在较多难题。元宇宙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时空的综合集成的技术,在此观念架构下,打造全球共享的视听传播的新媒体语言这一理想图景或将实现。
(三)新感知:流动的空间与沉浸式体验
进入元宇宙的基本部件首先是用户的数字分身。个体在元宇宙世界里感知自我与认识他人的框架是一种现实经验和虚拟实践的融合,并通过去中心化的建构以凸显主体的身份认知、塑造独特的交往实践。主体在这种多维空间中的“流动”也带来了关系和经济上的市场增值空间,比如场景社交、数字附加价值创造、适老经济、颜值经济等。抑或在赋能绿色建设方面,主体通过绿色XR游戏提供沉浸式体验真人低碳出行社交,或是通过绿色NFR实现用户生成内容和便捷交易等。当元宇宙创设沉浸式虚拟场景时,可以降低线下出行、办公、旅行所带来的碳排放。空间的变化离不开具身体验,时空流中多种感官相交互,感官综合和通感后将带来更加形象的新感知。
数字赋能下视听平台的变迁与创研思维之变
当下媒介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传统的媒体市场模式被个人化、去中心化的节点传播模式所取代。平台作为中心系统,承载了权重不同的节点。这样的节点是多样化的,不仅包含个人的多重维度,还涵盖了商业与非商业机构等。信息经由节点进行流通、人们在信息的流动之中进行互动、从而聚合形成社群。这一过程中,信息完成其生产与再生产,价值得以创造,从而实现动态平衡。毋庸置疑,平台就是一个数字空间,以应用程序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凭借其高度开放性打通了专业与业余、公域与私域、数字与模拟、文字与影音之间的区隔,基于垂直化传播、社群营造和分布式架构,不仅重构了信息的流通秩序,更在根本上改写了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生产关系。
(一)跨媒介流动:视听内容的多平台分发
视听内容多平台分发的迁移方式主要为两种,一是影视内容的多次开发利用,二是影视内容牵手社交平台宣推、互动,二者共构了比较稳定的分布式生产机制,激活了传统影视业与数字平台的伴生关系,形成了类似于扩音器一样的“正反馈效应”。这一生产系统也核验着视听内容的专业化成色,受众在追捧高品质作品的同时,也会瞬间将杂质驱离,在无形中促动着视听内容的高质量发展。借由数字技术在数据压缩和数据纠错等方面对视听生产的助力,数字化的影音文件被赋予了本体的包容性、资本的驱动性和流通的宽松性等特质。由此,媒介的边界愈发模糊,影视媒体和新媒体之间融通的步伐不断加快。值得注意的是,视听内容的跨媒介、跨平台迁移尽管以流动的姿态呈现,但这种流动多以顺流为主,即由传统影视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为主导路径。
(二)交融与套嵌:大小平台的内容叠加与形式互渗
近来,以IPTV为代表的数字大平台和以“爱优腾”、抖音等为代表的小平台之间的关系不断朝着形式叠加和内容互渗的方向发展。从既往媒介用户接受心理的角度来看,大屏的仪式化赏鉴和小屏的社交化体验相互分离,整饬与碎片的差异性也塑造了不同的接受需求。鉴于平台化的思维,大小平台之间的套嵌功能正在无形中打破这种差异。事实上,大小平台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彼此嵌套,体现出艺术创作中对空间审美的全面整合。认识空间、占有空间、创作空间的认知升级赋予了异质混合空间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
(三)体验性理念:平台化思维与“数字心流”
视听形式的变革并非传统影视与数字视听的叠加,而是二者的整合和融通,具体文本形式的创新则是平台化思维的产物。作为一种边界开放、传受共享、文化共赢的思维方式,平台思维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技术—文化共生性生态圈。基于这一思维,传统影视业的静观体验与数字视听的交互性、沉浸性、专属性、场景化体验互为表里,共同构建起视听生产缤纷的文化长廊。心流体验让用户以互动化、场景化、沉浸化姿态介入视听叙事作品中,感受元宇宙的非凡体验,因而可以称其为“数字心流”。不难预见,未来视听内容生产的方向将是以平台媒体为圆点的数字化叙事。平台化的变量元素、虚拟现实空间的平行与交叉关系,及其带来的社交需求和高阶体验感,势必成为视听传播研究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