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信息化赋能政协工作的五个维度
众创网2023-02-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他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近5年来,十三届全国政协按照党中央明确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委员履职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制定全国政协信息化发展规划,开通委员履职平台,创设远程协商会,以信息化赋能履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很多地方政协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政协工作场景,提高委员履职能力,数字政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以其特有的渗透性、融合性、开放性,在政协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驱动和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维度:

一、效率维度

  信息化依托电子、数据和网络技术,促进信息的快速流动和交换,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全国政协2018年开通委员履职平台,支持手机、平板等多终端多系统,实现全国政协委员随时随地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履职材料,进行“全天候履职”,委员履职工作效率和便捷度大大提升。近年来,大多数省级政协和不少市县政协也开通了线上的委员履职和机关办公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上办公、移动办公、无纸化办公,有效推进了数字政协、网络政协建设。

二、质量维度

  信息化依托多媒体、大数据、视频连线等技术,为政协视察考察、专题调研、会议研讨等工作提供了丰富载体,实现了对工作场景的“实时插帧”和工作内容的“动态补偿”,提高了政协工作的精细度和质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国政协建设专用视频会议室,采取视频技术进行远程连线和联动协商,经常性开展网络视频调研和在线调查,把来自机场车站、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和网民群众“接地气”的意见建议纳入工作报告,提高了调研和协商质量。很多地方政协利用网络为委员履职提供了大量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动态等数据资源,保障和拓展了委员知情明政的权利,有助于委员提出更准确、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三、创新维度

  信息化天然具有创新的特征,其本身的产生也是人类社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结果。把信息化应用于人民政协工作,有力地助推了各级政协工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三届全国政协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推动线上会议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网上履职与实地履职相贯通,打造“指尖上的协商民主”,彻底解决了曾经存在的委员履职频次不高等“年委员”问题,推动政协工作进入移动履职新时代。很多地方政协建设全省统一的履职平台,创造出“微建议”“委员工作室”“委员议事厅”“调研直播”等新的履职形式,实现多级政协委员联动,网民群众深入互动,政府部门有力推动,极大地提高了政协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力。

四、规范维度

  信息技术具有按序执行、流程化处理的特征,推进政协工作信息化,能够有效地固化具体流程、压减裁量空间、实现全程留痕、增加制度刚性,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全国政协机关建设开通电子政务网络,开发应用多个服务委员履职和机关办公的业务系统,在有效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实现公文全面网上流转的同时,切实增强工作规范化程度。一些地方政协探索自动收集委员履职相关数据,对委员履职的成绩和成效进行宣传展示和量化评价,推动增强委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更好发挥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五、成本维度

  信息化具有通联汇聚、集约融合的特点,通过数据联通、资源共享等技术促进业务整合、流程优化,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全国政协制定年度网络议政计划,在各项重大协商议政活动前开通议政交流群组,组织委员通过网络了解政策信息,掌握行业情况,进行互动交流,在不产生实际的差旅、会议、住宿、印刷等费用的情况下,委员们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不少地方政协依托政务云平台等信息化工具,打通省内各级政协业务工作流程,整合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工作力量,为市县政协“不加工作加平台、不增编制增力量”,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善假于物。”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最大的“物”,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民政协提出的“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要求,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展望未来,政协信息化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来源:人民政协网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