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企业“小巨人”助力产业“大升级”,3月10日,武汉市举办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宣讲会。活动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旨在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各区经信部门及200余家企业参会。
聚焦工业“六基”
国家级“小巨人”将突破万家
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已于2月下旬启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申请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聚焦工业“六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
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共同特点。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认定培育了4批共8997家,其中九成是制造业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的已批准发布标准总数累计28921项,平均利润增长率超过30%。
第五批培育认定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预计将突破1万家。目前,经过前四批的培育认定,湖北省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3家,排名全国第八。
与“小巨人”同步,位于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金字塔”顶端的“领航企业”,今年也将开始评选试点。
做好“三上三下”
全市力争新增国家级“小巨人”60家以上
“做好‘三上三下’,点对点针对性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和辅导,提高申报的效率。”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组织全市经信部门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搭建起企业交流群和线上评测平台,在3月至4月初的申报期内全力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工作。
“一上”是企业向经信部门提交企业资料,“一下”是经信部门向企业反馈优化意见,通过三阶段的“上下”开展企业达标测评,将帮助符合标准的企业高效且有效地进行申报。
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8家,增幅全国城市第一,总数达到207家。这些“小巨人”的平均利润增长率达到48%,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35.7%,平均发明专利达到了17项。今年将在申报力量上再凝聚,在培育措施上再精进,在企业梯队上再壮大,力争全市新增6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次宣讲会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明确了申报的具体要求,消除了许多疑问。”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主管宫振丽介绍,该公司是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从事光通信产品检测领域30余年,已成为众多龙头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此次将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仔细研读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十分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会坚定向着专精特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