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探讨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强化中央对国资国企的统一部署,迅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会期间,国资国企代表委员们积极提案和建议:
关键词三:数字经济
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至今,“数字经济”已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再次被重点提及,并受到多位国资国企代表委员的关注。
完善管控政策
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等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国家战略要求,还是建设实际需要,数据中心高质量建设的相关政策配套都亟需优化完善。
杨杰从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政策指导、考核等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是建立更加科学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数据中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传导溢出效应”和对于其他产业的“阶乘降耗效应”,合理测算数据中心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能源产出率,科学衡量数据中心赋能全产业体系的碳减排贡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二是加快推进数据中心项目能耗单列进程。建议结合《“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实施方案》,制定数据中心项目能耗单列的政策指导文件,加强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的协同联动,明确报审及后续落实等流程规范,对重要的数据中心项目实行能耗单列,有效解决数据中心供需矛盾。
三是有序推进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考核。建议引导各地政府以电能利用效率(PUE)而非整体能耗作为数据中心管控的重要考核依据,结合各地实际气候条件和能源情况,递进式、差异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的PUE性能指标,引导行业企业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数据中心的生产运营过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深化共建共享变“通信塔”
为“数字塔”
在信息通信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深化共建共享是一条重要经验。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统筹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运营。通过统筹资源、集约建设,电信企业使用的站址总量增长近1.4倍,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提升至83%,相当于少建铁塔98万座,节省行业投资1760亿元,节约土地5.5万亩,减少碳排放超过2600万吨。
在行业内深化共建共享的同时,与能源、交通、市政、房地产等跨行业资源的共享也不断加速。张志勇介绍,一方面,各地陆续出台政策,推动公共资源开放,路灯、监控、电力、交通等社会杆塔资源被广泛用于5G建设。另一方面,通信站址“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也被各行业所用,为40多个行业提供了视觉感知、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数字化服务。
张志勇建议,将通信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管控,提升站址稳定性,确保网络覆盖质量。同时,加强跨行业衔接协同,市政交通、电力、铁路等行业充分考虑通信基站的物理位置、挂载能力、用电需求等,共同做好跨行业共建共享规划,推动与基站建设规划的衔接协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升建设效率与效益,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多功能智慧杆塔,满足各行业资源使用需求。
张志勇还建议,盘活存量通信站址资源,发挥通信站址“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优势,按照“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的原则,深化资源跨界共享,特别是盘活存量站址资源价值,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变“通信机房”为“数据机房”,助力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加快推动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
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可达千亿级。202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交易、建立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市场化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还处于发展初期,建设推进中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包括市场化的顶层设计不健全、数据开放共享不充分、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可信流通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等。
杨剑宇表示,加快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制度创新是根本,数据融合是关键,可信流通是核心。他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在浙江设立国家级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验区,以制度创新推动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持实验区在数据要素流转的框架体系、准入机制、信用体系等方面先行探索。
二是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的合规开放、高效共享,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水平。积极引导通信运营商、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等市场化主体参与数据要素交换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构建共生共赢的生态体系,在确保交易数据合规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开放、汇聚、共享。
三是积极推动数据要素流通技术发展,为数据要素的可信流转提供保障强力支撑。积极探索水印溯源、合成数据、隐私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数据要素流转中的应用;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流转的国家级标准认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流转过程中的技术防护和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数据要素市场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建
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公共数据作为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领域多、范围广、体量大、价值高。加强公共数据的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需要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支持,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楼向平表示,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开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制度基础尚不坚实,顶层设计、政策指引、具体操作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楼向平建议,为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开发,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数据制度体系。
一是开展国家层面的公共数据开放立法。建议启动国家层面公共数据开放的立法工作,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基本原则、目标理念、职责分工,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及运营标准规范,以及公共数据的开放利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形成公共数据商品化、市场化、要素化制度闭环。
二是明确可开放公共数据的范围。建议完善公共数据目录管理体系,强化公共数据开放质量管理,加强数据供给、流通、应用全过程安全保障。
三是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建议明确公共数据运营的授权管理主体、授权对象资质、授权运营场景、授权管理程序、收益分配机制、运营评估标准、授权期限及退出机制等,规范公共数据授权、加工、经营、安全监管等数据活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化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利用。
打造数字消费新引擎
拉动经济稳增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数字产品和服务加速创新迭代,数字消费作为一种新消费形态,已经成为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动力。
刘宏志认为,数字消费具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强,各种数字生活服务已融入百姓生活。二是增速快贡献度大。我国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21.6%提升至2021年的39.8%。三是基础条件逐渐成熟。网络基础能力不断增强,消费习惯逐步养成,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0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5.9亿户,5G移动电话用户超过5.75亿户;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
刘宏志建议打造数字消费新引擎、拉动经济稳增长,具体包括5个方面举措:
一是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数字消费普及。建议国家进一步出台政策促进5G网络、千兆光纤加快向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延伸,推动各级政府将部署5G网络、千兆光纤等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发挥新基建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作用,为数字消费普及奠定基础。
二是促进数字消费需求升级,创造美好数字生活。建议发挥技术、政策、生态的驱动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消费领域广泛渗透,不断催生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规模化拓展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增强数字服务普惠性;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发挥数字消费产业聚集效应。
三是促进数字消费供给升级,实现消费提质扩容。建议大力培育和推广数字产品和服务,加快家庭千兆升级,发挥央企数字化赋能作用。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升级,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权益化、线上化。
四是促进数字消费载体升级,创新消费场景模式。建议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价值,打开消费新通路,鼓励多元电商直播产业模式升级,布局消费元宇宙,促进形成多次元消费载体。
五是促进数字消费环境升级,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建议大力倡导数字消费方式,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完善数字消费监管体系,推进监管数字化升级,提升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能力。
为我国实现信息产业
弯道超车贡献力量
芯片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发展安全,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我国核心芯片产业仍处在扶植成长阶段,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链韧性不足,产业生态不够丰富,市场占比小。”郭御风说,据估算,国产服务器和桌面终端市场仅占约5%的份额,国产CPU发展仍面临着全球化发展受阻,外部面临打压封锁;技术体系众多,内部难汇聚生态合力;市场化培育不够,研发与市场未形成正循环等严峻挑战。
要坚持“自主与生态并重”发展理念,加速技术路线收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加快建立研发与市场正循环。郭御风建议,“CPU行业竞争,单维度的产品功能与性能的领先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市场认可、生态繁荣才是关键所在。”在郭御风看来,CPU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市场和用户始终会向生态繁荣的路线聚集,“兴者愈兴”的市场规律难以违背。国产CPU的发展应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借主流技术路线的生态大势,走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引导国产CPU向可控的主流路线加速收敛。
芯片行业具有市场属性突出、需求变化快、应用范围广和资金持续投入等消费产品属性。郭御风建议,要通过国家宏观把控,统筹做好顶层设计,持续加大产业扶持,更要通过市场竞争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撬动市场资源助力研发,引领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通过更多市场真试真用,形成研发与市场良性互促的正向循环,保证国产芯片产业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小区、家庭的重要桥梁。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无不与社区的管理服务能力紧密相关。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粗放传统的社区管理服务已远远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生产生活需要。
“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智慧社区,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宜居环境的必要途径。”张施慧在工作中经常与社区接触,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她表示,“要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低碳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形成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为此,她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计。以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将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推动形成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智慧社区长效运营和管理模式。
二是多方参与,共建合作生态。要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尤其要发挥电信运营商本地服务能力强、生态合作丰富的优势,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
三是需求导向,挖掘社区资源。在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充分挖掘与社区相关联的资源,在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购物、社区物流等领域打造智慧化的社区服务配套生活圈。
四是创新模式,试点先行先试。可结合区域特点,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小区进行探索推进,优先考虑新建楼盘、老旧社区改造,逐步分期分批打造智慧社区应用试点,总结经验做法和建设模式,复制优化全面推进。
五是加强培训,提升人员能力。要注重人才培养,逐步培养集技术、业务和行政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为智慧社区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来源:北京市国有资产法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