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数字“黑土地”长出“新庄稼”
科技日报2020-10-27

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管理提升,不断培育粮食产业新动能,形成粮食行业全产业链的相互带动发展格局?10月20日,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食产业数字化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聚焦粮食产业数字技术应用展开“头脑风暴”,共谋我国粮食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数字化推动节粮减损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正日渐凸显。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指出,据测算全世界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使得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5年前,全世界曾做出承诺,要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所有形式的营养不良,然而,5年后,我们仍无法保证到2030年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其中粮食浪费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在运输、存储、加工、餐桌等环节浪费的粮食约占总量的15%。“无论是储藏、运输还是加工等环节,粮食减损都需要向科技要效益。”中粮武汉科技公司总工程师谢健说。

针对粮食损耗,各地各部门频出实招,如新疆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依托科研单位进行系统设计,研究出适宜该地区农户家庭储粮的焊接式钢骨架金属网仓,具有不易老化、通风降温、防止虫害等特点,每套可储粮800—1000公斤,年减少储粮损耗50公斤。

今年首次亮相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展览”,也展出了包括无人机、机器人、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等技术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储藏、在线检测监测中的应用。

如郑州跃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气体检测终端,能够结合粮食仓储环境气体特性,对粮仓内气体进行多点抽气采样,经过气体过滤处理、检测分析,实时检测粮食仓储气体变化;郑州中粮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的“粮食物流管控一体化系统”“智慧粮机云平台”“粮食储运作业粉爆风险预警云平台”已在全国多个项目中应用。

数字技术培植粮食产业新动能

“除了粮食浪费,当前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产业链信息化覆盖不全、精深加工管理不精细、质量无法全流程追溯、农民种粮缺乏市场依据等问题,亟须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智粮产品部总经理邵辉说,浪潮集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移动互联等技术,打造粮食行业国内第一款基于公有云的SaaS服务平台,为农民、仓储企业、加工企业、金融企业等提供覆盖“产、购、储、加、销”的全产业服务平台,培植粮食全产业新动能。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炳方博士指出,近几年遥感、遥测应用技术在农业生产监管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安全形势测报等方面,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这次研究院展出的一款全球农情遥感云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实时与近实时的农气、灾害、长势、产量等农情信息服务,并具有粮食安全预警能力,已为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农情信息服务。

“行业经验、行业数据、算法和算力,是传统行业包括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首席专家郭律说。华为致力于通过云、AI、智能终端、智能连接等多技术协同,构建开放平台,打造覆盖云、边、管、端的“黑土地”,并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不断协同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助力粮食行业数字经济发展。

此次大会,还正式上线了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将深入对接“优质粮食工程”,通过大数据资源的互融,探索建立优质粮油的溯源机制,让每个产品都有“身份证”。未来还将以平台交易大数据为依托,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规划优质粮食种植。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