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借防疫物资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又一省发“风险提示”
新京报2020-03-09

当前,全国各地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统筹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但社会上却出现打着疫情防控旗号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新情况,36日,安徽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出“关于警惕不法分子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提示”。记者注意到,两天之内,这已是第二个省份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就此专门“发声”。

据安徽金融监管局的介绍,近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声称募集资金设立疫情物资生产企业,并许以高额利息、按期分红或还本付息的承诺;有的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代购代销“口罩”“消毒液”“特效药”等物资,并向购买者承诺可以“积分返利”“加盟获利”,骗取受害人钱财;更有甚者,部分不法分子精心炒作“互联网+”“区块链”等概念实施非法集资。

就在安徽“发声”的两天前,即34日,山东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提示投资者“疫情防控期间理性选择投资渠道,谨防非法集资陷阱”。公告中,对于谎称可以代购代销“特效药”“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的消费返利,或炒作“冠状病毒加密货币”等概念的行为,均被山东金融监管局“风险提示”。同时,山东金融监管局强调,非法集资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参与非法集资责任自负,且不受法律保护,政府不会买单。

同期,就此现象,安徽省处非办特别强调,上述种种承诺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防疫抗疫物资产、供、销模式,都是不法分子利用疫情防控时期公众心理精心设计的骗局。民众在努力抗疫的同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擦亮眼睛,对一些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避免上当受骗。

对此,山东金融监管局也公开向广大投资人做出三点提示:第一,不要轻信“保本高收益”“低投入高收益”的忽悠;第二,不要轻信“众筹”“返利“返本”的噱头;第三,不要“借债投资”。

记者看到,与“风险提示”公告同期发布,安徽、山东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还公示了全省主要城市的举报受理电话。两地金融监管局均表示,目前举报受理电话均已开通,如果市民发现非法集资线索,请及时拨打电话进行举报,一经核实将按相关程序给予奖励。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