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纾解中小微企业困难并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金融监管部门正给予更大支持力度。
3月1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下称《通知》),对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以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业需支付的贷款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
此外,对于少数受疫情影响严重、恢复周期较长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另外的延期安排。
多位银行小微贷款部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接到《通知》后,银行内部已汇总大量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延期还款申请,若风控部门核实这些企业营收的确受疫情影响,将很快同意延期还款。
“一周前银行内部已抬高小微信贷业务坏账容忍度,因此相应的延期还款审批不大会遇到阻力。”一位城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消费信贷与个体户供应链信贷的消费金融机构则遭遇不少还款延期操作难题。
“为了响应《通知》相关精神,我们已拟定借款人延期还款方案,主要面向处于防疫工作第一线的医疗机构人员,滞留在湖北地区无法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主、个体户与打工者,以及被隔离的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等。”一位涉及助贷业务的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赵诚(化名)向记者透露。然而,这份方案至今没有公布。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借款人借口受疫情影响而不再履行还款义务,导致平台担心经营压力骤增;二是部分银行作为助贷资金提供方,尚未允许平台适度提高助贷业务坏账容忍度或放宽延期还款审核标准,导致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记者多方了解到,部分城商行对自身小微企业坏账的容忍度提高至约3.5%,但对助贷业务仍延续坏账率不得超过1.5%的要求。
银行、消费金融机构的落实痛点
记者注意到,在《通知》出台前,不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支持小微企业延长还款措施。
上海银保监局明确通知在沪银行业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不强制要求此类逾期90天或60天以上的贷款归为不良。
江苏银保监局则发布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符合条件实行延期还款的各类贷款,不纳入逾期统计,不加收罚息。监管部门将酌情进一步放宽疫情影响期间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对2020年核销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进行还原统计考核。
黑龙江银保监局则计划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提高不良贷款监管容忍度。
前述城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部门负责人透露,由于不良贷款容忍度提升,他们对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延期还贷的审核标准相对宽松。
“在接到小微企业递交的延期还款申请后,风控部门只要核实到其经营状况确受疫情影响,会先给予3个月的还款宽限期,若企业经营受冲击较大,总行则会斟酌给予长达半年的宽限期。”他向记者透露。不过,目前他们遇到的最大操作痛点,是不少小微企业无法提供相关的营收受影响证据,加之银行人员无法实地考察,导致延期还款审核流程相对缓慢审慎,甚至部分小微企业因资料不全而无法获得延期还款宽限期。
赵诚直言,这种状况也发生在不少消费金融机构身上,其中还包括一些“浑水摸鱼”行为。比如部分借款人一面以受疫情影响为由(包括人被隔离或发烧无法复工等)申请延期还款或利息减免,一面则仍然在电商平台购买昂贵手机。
“但他们无法提供相关的诊疗材料,或当地居委出具的隔离证明。”他指出。这引发消费金融平台担心,若还款延期政策公布,可能会引发更多人如法炮制“钻空子”,以逃避还款义务。
赵诚估算,在申请延期还款的借款人里,这类涉嫌逃避还款义务的占比已超过15%,导致平台逾期率跳涨至12%,加之催收部门不大敢采取相对强硬的催收措施,2月以来平台还款逾期率始终居高不下,最高超过16%。
赵诚表示,“现在我们寄希望银行能给予同等的坏账容忍度,让我们既能拥有更多时间与他们周旋,督促他们尽早还款,又可以腾挪更多资金,向正在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或个体户提供信贷支持。”然而,多家合作银行依要求助贷业务坏账率不得超过1.5%,一旦逾期额与坏账额双双飙涨,他们就撤回助贷资金。
多位银行人士对此坦言,银行之所以没对助贷业务“放宽”坏账容忍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也注意到其中蕴藏的道德风险。
“我们也收到一些可疑的延期还款申请。比如部分地区医美机构以参与防疫工作为由,要求延长一年还款宽限期。但整容业务似乎与防疫关联不大。”一家股份制银行风控部门人士向记者直言。因此银行将它们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一旦查出他们经营业绩受疫情影响不大,则会缩短他们延期还款期限。
赵诚则坦言,相比银行的“从长计议”,消费金融机构则相当紧迫——若逾期率持续上涨,银行势必撤回助贷资金或要求追加坏账准备金,导致消费金融机构资金压力骤增,难以满足其他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
多管齐下规避道德风险
记者多方了解到,越来越多银行与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借助大数据与智能技术,以甄别小微企业是否受疫情冲击而需要延期还款。
一家信用卡机构业务主管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主要双管齐下,一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不同零售行业的经营压力进行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贷款扶持政策——除了对合作商户延长还款期限,还对部分优质商户复工复产提供短期信贷支持,二是只要通过LBS等技术核实到小微企业主借款人是否滞留在湖北或在定点医院诊疗,直接按照一人一策给予还款延期。
他坦言,目前这些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只能对甄别起到辅助作用,银行内部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包括当地居委出具的隔离证明,医院出具的患病证明等。
“目前我们最烦心的是,个别小微企业主等借款人听说疫情期间个人还款逾期不上征信,不再提供任何证明资料,直接拒不履行还款义务。”他表示。因此他们一面依靠持续提升坏账容忍度进行“消化”,一面大幅降低他们授信额度,以避免新坏账出现。
多位消费金融平台人士向记者直言,目前他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类似案例。
“目前我们正与银行沟通,能否联合多方力量搭建数据库,将借口疫情影响而逃避还款义务的借款人信息集中共享,增强各家金融机构的甄别能力。”赵诚告诉记者。此外,他们也与相关部门沟通,希望能将这类行为纳入征信记录,从而起到惩戒作用。
相关部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通知》提出,银行金融机构应完善反欺诈模型运用,推进信息共享联防。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应立即停止融资支持,并通过上报征信、诉讼等惩戒措施,有效防控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