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民办园上市梦碎!国务院出台新规禁令规范学前教育 多家企业IPO恐生变
众创网2018-11-16

11月15日晚间,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除此之外,学前教育新规还有以下一些需要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要求:

一是全面提升入学水平。《意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提升至85%;这一指标在2017年为79.6%。包括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幼儿园在内的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要达到80%。

二是合理明确收费标准。《意见》提出,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民办园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园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地方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园收费的价格监管,坚决抑制过高收费。

三是全面遏制过度逐利行为。《意见》规定,民办园应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收取的费用应主要用于幼儿保教活动、改善办园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每年依规向当地教育、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从这些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整体规范是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普惠水平,将学前教育保持公益性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高价幼儿园将有可能成为一种历史,未来学前教育将会朝着普惠民生的方向不断发展。

幼教行业变局

近年来,以红黄蓝为标杆,大量幼教资产奔赴港股、美股上市,大多以并购的形式成功上市,但也有部分企业效仿红黄蓝独立进行IPO。据粗略统计,2017年以来,A股、美股、港股已经有超过20项的幼教资产证券化案例,包括独立上市和并购项目,其中有的还在进行,有的已经失败,并购项目涉及金额数十亿元。

如今,正在进行IPO和并购的幼教企业前途难卜。

今年8月份,上海金太阳教育集团、上海新纪元教育、尚德启智这三家教育集团纷纷披露了去美股、港股进行IPO的计划。

而A股方面,勤上股份2016年与小红帽教育签署协议,拟收购小红帽教育股权以及其实际控制或所有的幼儿园股权(包括但不限于对约75家直营幼儿园)出资、管理和运营权益。三季报显示,勤上股份已按协议约定支付了意向金。截至目前,双方签署该框架协议至今尚无进展。

对于已经上市的幼儿园品牌,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的落地效果有待观察,但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要求和收费限制,对上市公司正在经营的幼儿园可能产生影响。

据粗略统计发现,A股中只有极少数企业直接经营幼儿园业务,比如秀强股份半年报显示其直接运营管理的早教中心及幼儿园近100所,在园幼儿近1.5万名。

规模最大的A股幼教企业威创股份,自2015年收购红缨教育后,连续收购或参股了一系列幼教行业标的,其中不乏“金色摇篮”这样的大型连锁品牌幼儿园。今年半年报显示,威创股份旗下的幼教品牌共管理和服务接近5200家幼儿园,从市场占有率上来说是目前服务幼儿园数量最多的公司。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周边服务的方式切入幼儿园行业,时代出版、拓维信息、和晶科技等企业向幼儿园提供电子课程、云服务、多媒体服务等,这些业务的收益无疑取决于幼儿园本身愿意付出的经营成本,也值得引起注意。

新规将会带来市场怎样的洗牌?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全国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在2016年达到了77.4%,在2020年前将达到85%,根据这个数据,市场普遍认为,到2020年,有入园需求的适龄幼儿约为5730万人,需要至少30万所幼儿园来容纳,对于整个幼教市场来说,可谓是市场前景广阔。

但如同去年“红黄蓝”出现的问题,由于完全市场化会让教育成为了一个只追求逐利本性的产品,企业考量的是教育如何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增长,如何能够给企业的股价带来明显的支撑,这样在真正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将教育给带走形了。

国家逐渐发现了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产品的重要意义,此次新规的出台无疑就是对于学前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的确定,学前教育也有可能被逐渐纳入受教育权的组成部分。

所以,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学前教育市场将会面临着一个从完全竞争性市场向准公共产品的普惠市场转型的过程,之前高价的幼儿园可能还会存在但无疑将会沦为小众,普及园、普惠园将有可能成为幼儿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市场的发展方向已经从原先的高价园向普惠园转移,如果再想通过幼儿教育的高价来赚钱获利无疑将会成为一个不现实的事情。另一方面,市场普及性的确定,对于普惠教育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反而会是一件好事。

高价教育的路正在收紧,普惠教育的路正在打开,学前教育的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