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杭州下沙:创新引领 打造跨境电商新引擎
中国商业经济网2018-11-07

 

杭州综合保税区

2014年5月,一个集进出口全业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试点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在钱塘江畔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得益于下沙这片热土的滋养,下沙园区自开园以来,依托综合保税区保税功能以及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六体系两平台”,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努力搭建服务体系、加强引导产业集聚,不断完善监控体系,为发展跨境电商实现区域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千古海塘,水漩潮涌,买卖全球,自此下沙!

创新红利不断释放

下沙模式“买全球”

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下沙园区单量达50万单每天,整个活动期间单量超500万单。为了能够及时确保消费者从下单到收到商品在5天之内的时效,海关24小时预约通关,满足企业需求,提高通关效率。下沙园区的创新政策和优质服务在“6·18”大促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预计今年“双十一”当日下沙园区单量将达1000万单。

配图二:强大的物流仓储是下沙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基础

2012年,杭州成为全国首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的试点城市之一。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不用拖着大包小包往回带,也不用经历漫长的等待,只要打开电脑或点击手机APP,一罐新西兰的奶粉或者一盒来自韩国的面膜,几天之内就能快速、便捷地到达国内消费者手上。相比传统“海淘”国际货运风险高、时间长的问题,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轻松地将这道难题解答。而下沙园区从创办之初起,就抱定宗旨,始终将中国跨贸产业发展的职责与担当负于肩上。

园区创建了“提前申报备案、入区集中检疫、出区分批核销、质量追溯模式”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最早实行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操作模式,为跨境进口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7年4月20日,在经过约30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后,一批美国原产鲜活珍宝蟹于晚抵达下沙园区,这也是浙江省首批跨境保税B2C鲜活水产品。“通过跨境电商保税进口B2C模式,既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保证产品新鲜,消费者也能得到更实惠的价格。”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贸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园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突破部门界限,形成了商品、物流、商户、电商平台、口岸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监管协同机制。”

此外,跨境电商进口物品从运输、报关、仓储到订单生产、查验、二次配送等全链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从美国到达的珍宝蟹,从接受申报到放行,整个作业过程不超过10分钟。

“下沙园区要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先行先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谈及未来发展,这位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国际一流的服务贸易生态圈,为杭州乃至浙江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作为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首批试点企业,杭州海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B2B、B2C、O2O等多种形式的保税进口业务、跨境直邮,目前已服务包括网易考拉、云集在内的50余家企业。王虹是海仓科技的行政经理,说起在下沙园区发展跨境贸易的优势,她感触良多:“非常感谢下沙园区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举措,为海仓的发展注入强心剂!比如,综试区‘单一窗口’平台的上线,将‘关、税、汇、检、商、物、融’很好地打通,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极大地提高了跨境贸易的通关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

在下沙园区的关心支持下,海仓成立3年多来,不断发展、壮大。“我可以自豪地说,下沙园区每三个包裹中就有一个是由海仓打包发出的。2017年,海仓全国总单量达到了2854万单,其中杭州保税仓就有1012万单。”王虹补充道,“于今年3月31日破土动工的杭州唯一进口肉类制定查验场,正是由海仓主导运营的。”

配图三:2018年3月31日,杭州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在下沙开工 

据了解,查验场建成运营后,将填补杭州没有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所的空白,大大提升杭州市进口肉类产品的通关便利化程度,大幅度降低肉类的进口物流成本。未来,查验场将进一步支持进口冰鲜海产品等指定进口查验场功能的叠加,延伸口岸功能,实现跨境电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进出口协同发展

品牌出海“卖全球”

拓展“买全球”的同时,下沙园区也在鼓励品牌出海,正在加快实现出口+进口、一般贸易+跨境电商的有机融合,为跨境出口产业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开辟新空间,加快形成进口与出口协同发展的跨境贸易新格局。

在今年9月举办的2018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出口电商峰会上,下沙园区东方运动科技城产业园正式授牌成立。作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批准设立的跨境出口电商特色产业园,东方科技城产业园以“中国制造品牌化,中国品牌全球化”为使命,积极实施“一园一校一仓一站”发展战略,正在加速集聚跨境电商服务机构和优秀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打造跨境出口生态圈和跨境总部。

配图四:东方运动科技城产业园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贸易协会秘书长、东方运动科技城产业园副总经理樊志明表示:“这是我们在跨境贸易‘新制造’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下沙园区开园后一直以进口为主,但经过几年发展,出口产业基础已经具备。我们计划通过2年努力,集聚省内外优势出口企业跨境贸易运营总部200家、跨境出口服务企业20家、跨境出口贸易创客1000人,努力建成服务集聚、货源集中、仓配节约、人才培育、品牌孵化、跨境总部等功能为一体的标杆园区。”

跨贸领导小组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引进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之外,还通过建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贸易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跨境电商供应链整合、论坛举办、人才培训、行业交流、沟通协调、行业自律等方面作用,结合自身制造业企业跨境‘走出去’的生动实践,推动区内跨境电商企业同全国乃至全球同行进行更加密切的互融交流。”

配图五:2018年8月17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贸易协会成立

创新探索在路上

下沙未来大有希望

下沙园区的创新与探索,成效都一一反映在了数据上。

目前整体业务规模仍以进口为主的下沙园区,业务发展迅猛,各项指标都有百倍的增长:

日均交易单量从开园初期300单/天,增长到目前的10万单/天;

园内的注册企业,从最初8家,拓展至目前已入驻有天猫国际、苏宁易购等70多家平台电商,网易考拉、贝贝网网等100多家垂直电商,及海仓科技、心怡科技等80多家电商服务企业,备案品类超过3万个,其中活跃商品超过3000种。

开园截至2018年9月30日,下沙园区累计实现进口业务1.49亿单,交易金额285.88亿元。其中网购保税1.393亿单,交易金额258.25亿元;直邮0.097亿单,交易金额27.63亿元。

放眼未来,下沙园区大有可为。她将加速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制度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创新、服务集成创新,积极推进特殊监管区域“保税+”与跨境电子商务的结合,还将规划建设704万方的跨境电商综合体,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建设全国首个“eWTP”示范园区,参与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新规则,真正实现“买卖全球”。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这张金名片定会愈加闪亮!

配图六: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下沙园区

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大事记

2014年5月7日,下沙园区开园。在杭州海关、属地海关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开园当日即实现全国首个全链路信息化运作园区,为后续快速增量、规范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9月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形成规模,后根据企业同一园区多元模式的需求,于9月25日启动直邮B2C进口,成为国内首个B2C业务模式全覆盖的区域。

以B2C进口试点为基础,2014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后首个双11全球新闻发布会在园区举行。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支持杭州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15年1月,汪洋副总理视察园区工作后,鼓励园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进口业务品类。2月首批跨境水果-智利车厘子以B2C形式完成个人申报清关,9月全国首块跨境B2C牛肉完成个人申报清关。

2016年11月,首单B2B保税出口业务通过保税出口创新模式启动,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了加快退税结汇、提高贸易便利化的服务方案,更为跨境出口产业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2017年4月,一批美国原产鲜活珍宝蟹运抵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下沙园区,实现了浙江省首批跨境保税B2C鲜活水产品项目。

2017年9月8日,增设下沙园区东方运动科技城产业园,全力推进跨境出口业务模式发展。

2017年10月25日,跨境保税B2C出口启动测试。

2018年2月8日,下沙园区正式启动跨境商品特殊区域出口。

2018年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升级成为杭州综合保税区。

2018年3月31日,位于区内的杭州唯一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正式破土开工。

配图七: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下沙)服务中心

配图八:下沙园区保锐仓库内景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