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11”这个“节日”诞生至今,今年是“双11”的第十个年头,从2009年交易额5200万元到2017年交易额1682亿元,销售额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整个中国社会商业潜力的爆发。尤其最近两年,这一热潮甚至蔓延到海外,已经成为影响力不逊于欧美市场“黑色星期五”的全球化购物狂欢节。
从今年电商巨头们的“双11”玩法来看,这个节日已经不是单纯的降价促销活动,已成为各大公司的全平台之战,检验的是一家公司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能力。
眼下临近“双11”,各路商家早已厉兵秣马,商业、支付、物流、服务全线进入“备战”状态。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所说,如今的“双11”不仅是一个网站的节日,而是全国的商业大巡礼,是一场商战的“奥林匹克”。
今年以来,随着美团、拼多多等公司陆续在境外上市,一股互联网消费新势力也在悄然崛起,它们正悄然改变着大消费格局。
谈到这类公司的崛起,向远之指出,这些公司之所以能从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主要是挖掘了一些巨头们触及不到的市场需求,而这些需求巨头要触及也比较困难。
以拼多多为例,是四个大的红利板块撑起了拼多多。第一个是淘宝的商家外溢;第二个是聚划算划归天猫;第三是36线的人上网;第四是微信红利。
这里的“36线”,其实是指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在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已经被各类型各业态的商家们挖掘过一轮又一轮之后,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认为,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释放,或许将是商业零售业的下一个红利市场。
此外,类似外卖、保洁等各类生活服务的需求形成了一个个细分市场,美团、饿了么等正是深入挖掘这种细分领域的需求,并借助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普及而迅速形成规模。
那么,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企业将有哪些启示?
向远之向《投资者报》记者分析认为,亚马逊的成功,主要是基于长期投入,以及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每年公布财报时,也一直不忘强调亚马逊的“初心”。不懈地专注于客户。专注于成为长期市场领导者,而非短期盈利能力或者市场反应。不断衡量投资的项目,淘汰回报差的项目,只留下表现最好的。大胆投资于能够让我们获取市场领导者优势的项目,有些项目能成功,有些则未必,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一课。如果面临在优化报表和最大化未来现金流之间选择,我们则选择后者。当我们做出大胆选择时,会和你们分享我们的战略思考的步骤以便你们来评估这是否是理性的长期投资。努力维持精益文化,我们理解节省成本的重要性,尤其在极易净亏损的这一行。持续招募通才和天才们,并且用股权而非现金来衡量他们的竞争力,我们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必须要让他们拥有主人翁的意识。
正如始于中国的“双11”,它也是一种创新,首先是基于最大限度地卖出货物(回笼现金),而后随着这十年来交易额呈现不断井喷,“双11”也带来了技术的不断创新,比如同时应对日益庞大的销售数据处理、支付系统等相关环节,各商家的技术系统在这十年中可谓是不断刷新了上限。
从这个角度看,如今中国的线上线下巨头们,在这场逐鹿竞争之中,谁会最终胜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