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北京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双创政策,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10月15日下午,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举行“双创政策研讨会”,重点围绕北京市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税收优惠、用地保障以及中关村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解读双创政策,体现了国家和北京市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我市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者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发改委:
“9+N”营商优化政策精简办事环节
减少时间及费用成本
研讨会上,市发改委解读了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情况。据悉,北京市制定了9项主要政策和N项配套措施,即“9+N”营商优化政策,解决企业在营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各方大力精简办事程序,为企业和社会办事大幅度精简程序环节、减少时间及费用成本,进一步活跃营商环境。其中,开办企业的办理时间已由原来的24天,压缩到5天,企业开办需要的7个环节,压缩到了2个,实现了一窗办理,后台流转,一次申报,全程办结的“电子化”服务。
此外,在贴近民生方面,积极接入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市经信委:
人工智能有望实现全球领跑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将成支柱性产业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系统阐述了“高精尖”产业内涵、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落实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点举措,深入解读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六个“高精尖”产业领域指导意见。
记者了解到,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具先发优势,有望实现全球领跑。集成电路产业正在积蓄发展动能,处于跟跑至并跑阶段。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将成为支柱性产业,而医药健康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将是未来的潜力产业。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精尖产业应当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支撑作用的产业。具体而言,高精尖产业应具有研发投入高、产出效率高、技术水平高、成长速度快等显著特征。”
市科委:
发布“28条”深入解读“高精尖”
新政策新举措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
现场,北京市科委深入解读了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以及科技服务业四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同时,《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即28条),重点介绍了简化预算编制、取消财政预算评审程序,扩大项目承担单位科研自主权等改革亮点,以及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松绑+激励”,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的新政策新举措。
记者注意到,在智能汽车产业方面,北京市将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重点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做好与人工智能、5G技术的紧密结合,重点研发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等。
市人力社保局:
将建高层次国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增设以创新成果评价方式引进人才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解读了《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7类人才的引进加大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不拘一格地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引进紧缺急需人才,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人才队伍结构,加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保障。
此外,该《办法》就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国内人才引进新举措做了全面介绍。据了解,北京市将建立高层次国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将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将增设以创新成果评价方式引进人才,将增设以社会贡献率评价方式来引进人才,将设立投资额、融资额和盈利额等标准评价方式来引进人才并着力破除人才引进障碍。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还将在条件成熟的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加大优秀人才个人奖励,新设青年北京学者计划,设立建言献策奖励奖金,并完善服务保障人才发展,从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提出多项服务政策。
相关政策解读
此外,北京市税务局解读了小微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政策重点支持技术层次的提高、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实现,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为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小微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了空间。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解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意见(试行)》,该意见对我市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制定准入条件、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推行项目承诺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内容,力求真正做到保障产业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确保产业用地用途。
中关村管委会解读了《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该方案的重点任务为推动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在京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动在京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全球前沿技术创新大赛举办,建立中关村各分园与在京高校合作机制,支持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促进科技成果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