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底捞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海底捞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及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敲钟。海底捞股份代码为6862,今日开盘上涨5.62%,报价18.8港元/股,截至发稿,海底捞大涨7.87%,市值达到1017.6亿元。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在致辞中表示,将在门店扩张新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来,网红餐饮店层出不穷,极尽奇葩营销,但真正成功的却不多。4万亿市场的餐饮行业,在深沪上市的企业仅有4家,A股市场除了3月份默默终止IPO的广州九毛九,至今“后继无人”。在港股市场活跃的也不多,海底捞已经拔得头筹。
那么,作为一家火锅企业,海底捞是如何在清一色的网红餐饮店中脱颖而出的?它又凭什么获得资本的青睐?
1. 服务,海底捞的杀手锏
从四川简阳一家只有4张桌子的火锅城,到今日遍布国内外7个国家和地区、341家门店的海底捞(数据截至2018.06.30),张勇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24年。
作为中国火锅品类的龙头,比起一家餐饮连锁品牌,海底捞更像是一块服务业的金字招牌。你可以在海底捞里做美甲、手护,享受皮鞋清理服务,甚至是一些你完全想不到的“上帝待遇”。
2. 产业链,海底捞建起餐饮帝国
但作为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独角兽,海底捞拥有的远不止服务。张勇曾多次表示,海底捞最强的竞争力实际上是供应链。这些年,海底捞正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子公司,逐渐建立自己的餐饮帝国。
通过蜀海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网络,海底捞在2013年就实现了后台供应链全国全网平台化服务,通过集中化采购、集中化中央厨房处理,基本实现了末端门店零库存,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3.火锅赛道优势
相对繁复的中餐料理,火锅具有简单、易标准化操作等特点,在餐饮行业中可以说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纵然有火锅赛道竞争激烈,内部店长晋升跟不上扩张速度、家文化凝聚力减弱等诸多问题,海底捞仍带给行业许多新思考。从火锅门店的高坪效、高翻台率到外卖、即食等新模式的探索;从产业上下游的集约化操作形成规模效益到微博、抖音等平台借力营销;再到一片红海中凭借对于服务、对于消费者满意度的极致追求杀出重围,海底捞在上市后是否能走得更远,确实让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