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131便利店发出通知称,因资金周转问题不能正常运营,将于9月20日至25日之间与供货商对账核算账款,对账后给各供应商出具回款承诺函。据知情人士称,131便利店资金确实已经断链,目前公司员工正在被遣散。
图片来源:联商网
据了解,131便利店创办于2016年8月,该便利店主打全品类鲜食非标品牌,差异化经营开创新型业态。其公司旗下鲜食工厂为海底捞、西贝和呷哺呷哺等连锁餐饮及连锁便利店企业供货。
截至今年上半年,131便利店已在北京落地了31家店铺,主要集中在朝阳区和通州区, 31家店的日均流水在9000元左右,最高的流水可接近2万元。
今年4月份,131便利店宣布获得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春晓资本。创始人陈登旺表示此轮融资主要用于增加实体门店的数量、打造大数据平台、引进优秀人才以及扩充团队等方面。陈登旺曾公开表示,2018年计划在北京落地100家便利店。
据悉,投资方春晓资本成立于2015年,其官网显示,春晓资本管理着五期人民币子基金,累积基金管理规模近20亿。值得关注的是,除131便利店之外, 春晓资本也是君融贷金、聚财猫等多家P2P平台的投资方,而这些平台均在近期发生逾期。
8月27日,九有股份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越,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事拘留,而韩越也是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由此可以猜测,131便利店的资金周转问题,不排除与投资方春晓资本涉足P2P有关。
无独有偶,众创网此前曾报道过,上月初,北京邻家便利店的唯一出资方善林金融因P2P业务爆雷,受到上海警方调查,直接导致邻家银户账户被冻结。一夕之间,邻家便利店在北京的168家门店全面关停,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随着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线下被认为是获取流量的重要入口,线上线下融合也被认为是未来趋势。现代快生活节奏下,便利店完美地契合了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加之其空间小,与消费者联系紧密,且可以与电商平台融合,因此站上了风口,资本也纷纷入局。
重资本的商业模式要求玩家们在短时间内快速起量,以形成规模效应。数据显示,目前入局便利店的企业已多达70多家。2017年,中国内地便利店便增加了1.2万家,总量达到了10.6万家。
除了中国本土玩家,拥有半个世纪便利店运营经验的日本,也看上了这片“红海”。罗森、全家、7- 11三大日系便利商,今年在中国的新店目标分别是800家、300多家和200家。
但正因为此,近几年,便利店在快速扩张、加紧跑马圈地的持续“高温”环境影响下,太过“急躁”的狂奔,暴露了一些违背零售发展规律的问题。如何抓住风口、避免风险,或许是“疯狂”便利店们接下来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