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ofo将完成E2-2轮融资,融资数额达数亿美元。该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滴滴跟投。ofo内部人士表示事情应该属实,但还不清楚具体细节。不过,蚂蚁金服方面表示,此为市场传言,暂未有相关消息,滴滴方面也表示不予回应。
ofo似乎逐渐陷入困局,资金链断裂消息不断。
缺钱成为ofo最大难题
有用户投诉ofo,本来想交押金却“变”成购买年卡。此外,据媒体报道,近期ofo再次收到一笔来自阿里的借款,数额近6000万元左右,目的是给员工发放工资。对此,阿里和ofo双双否认。
滴滴一直被外界视为ofo最可能的接盘侠。作为出行领域的重要参与方,滴滴的闭环建设仍缺共享单车一环。尤其是在美团收购摩拜之后,滴滴与美团在网约车和共享单车领域正面厮杀,滴滴就更需要与摩拜体量对等的共享单车品牌及资源。
但滴滴近期频繁被爆出的安全事件让其被推上风口浪尖,可谓是自顾不暇。ofo创始团队是否愿意拱手让出股权也仍是未知数。
此前媒体曝光的财务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五月中旬,ofo对供应商欠款约12亿元,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押金余额35亿元左右,账面可动用现金已不足5亿元。而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其每月开支需要三亿元。
在摩拜被美团收购后,ofo更是陷入被动。然而,戴威没有认输,反而有背水一战的意愿
缺钱成为摆在ofo团队面前最大的难题。
从风头无两到陷入困境 原因何在
共享单车虽有现金流收入,却一直缺乏有效盈利模式,再加上此前过度扩张的后遗症逐步显露,共享单车行业进入至暗时刻。
从公众的直接感受来说,一线城市街头的摩拜、ofo等共享单车数量在不断减少。其原因在于废弃的共享单车占据城市空间,城市监管部门逐步强化了管理措施,限制新单车投放。8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共享单车减量调控方案,自去年9月北京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以来,单车总量已由235万辆下降至191万辆。
早期,资本大佬的入局让原本可以逐步培育市场的共享单车快速扩张,疯狂铺量,疯狂铺量导致资源浪费、供给端产能过剩。快速的国际扩展则加重了资金周转压力。
而其中单车越多,维护费用越高,一旦维护资源投入减少,随着盗窃、公车私用等现象频发,废弃单车就会变多,成为平台更大的成本损耗,用户体验也会直线下降。
此前摩拜投资人龙宇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
“共享单车是个单边市场,行业属性决定了他们不必发动激烈的烧钱补贴战,摩拜和 ofo 短期内在增量市场和平共存本毫无问题。即使没有数以亿计的资本进入,不管ofo 还是摩拜其实也有活下去甚至盈利的可能。”
而随着阿里旗下占股40%的哈罗单车逐渐杀入市场,孤立无援的ofo又能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