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连续三年的业绩萎靡,2017年,中国啤酒行业乍见起色。然而,昔日心魔依然存在—利润必须依靠产品提价方能缓慢上升,而营收则难见爆发式增长。
青岛啤酒近日公布了2018年半年度财报。财报显示,青岛啤酒上半年营业收入151.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净利润为13.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39%。青岛啤中高端产品销量提升好于去年,在啤酒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环境下,公司借力品质和品牌优势开展创新升级,提升盈利空间。
青岛啤酒为何增速放缓?放缓背后的信号是什么?青岛啤酒等传统啤酒品牌未来将如何发展?
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市场饱和期,市场整体呈下滑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销量提升来改善利润的空间正逐渐缩小,产品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另外一方面是源于新品牌新势力的冲击。作为外国啤酒品牌,百威进入中国市场发力迅猛,先是收购哈尔滨啤酒扩充产品线,其次结合品牌定位打出不同营销牌。对此,青岛啤酒等传统啤酒品牌受此影响较大。相比国产啤酒,百威在培育消费者和品牌提升方面优势明显,百威重视推广,国产品牌则重视渠道,在品牌运营、市场推广方面,国产啤酒仍需向百威学习和借鉴。
对于青岛啤酒营收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青岛啤酒对销售额的追求,盲目追求销售额忽略了市场需求,从而受到部分经销商抵制。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以及对健康方面的重视,也使得啤酒需求有所降低。 “啤酒肚”“不健康”等方面的认知,使得一些消费者对于啤酒的需求有所减少。
在此情况下,“提升价格”和“高端化”,成为啤酒企业的共识。未来国内啤酒巨头很可能组成价格联盟,联手提高啤酒市场利润。然而,市场能否接受目前仍不得而知。
青岛啤酒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实施“能力支撑品牌带动下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品质优势,加快战略性新产品、新特产品的研发上市及升级,以消费者为中心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差异化竞争战略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不断取得新的增长。
在啤酒市场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青岛、华润等传统啤酒大厂能否走出中低端,实现营收的不断增长将是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