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2年9月的金立如今近16岁了,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技术企业,旗下拥有有金立科技、金立创新投资、深圳奥软、东莞金铭、东莞金众、东莞金尚、金卓、北京金立、香港金立等全资公司。但15-16岁的这两年,金立面临着种种挑战,目前,金立面临着资金链危机。
作为一名金立的上游供应商,王刚已经记不清这半年来,往金立跑了多少趟,上千万元的物料费用一拖就是8个月,工作的日常也从“销售”变成了“追债”。“对于资金规模稍大的企业来说这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供应商而言,这一数字足以让生产线进入停滞状态。”王刚说。截至目前,金立面临着资金链短缺的问题已有200天了。
在2017年年初,金立便判断,全面屏是下半年的潮流,事实也是如此。“今年是第一代全面屏,明年上半年是第二代全面屏,围绕第二代全面屏会产生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应用。”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会场意气飞扬。
但时隔半年,OV的新旗舰便给中国用户科普了一下什么叫“全面屏”,高达93%的屏占比,摄像头和听筒全部被“拿下”,OV声名鹊起,评论中的语言“羞杀”金立;“战略正确”的金立,却在发布会后数天内,爆出了资金链断裂消息:实际债务超200亿元。
今年1月,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给出了危机解决方案:“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确保生产与销售,市场在就有未来;第二,引入战略投资者,补充资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资产偿债,获取债权人支持。”此外,刘立荣还表示: “我不会跑路,债务会一步步偿还。”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在小米、锤子、华为、OPPO、vivo,甚至联想都推出了新机型的2018年,金立再未在国内推出过一款产品。
今年5月份以来,关于金立重组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但于7月中旬,金立重组有了新进展。金立放表示已经成立重组小组,未来几周将制定重组方案,和投资方签定重组协议,并公布详细重组内容。
“其实只要能出新品,还是能卖的,即便是做不到原来的高度,但作为经销商,还是非常需要金立。”李青说到,只要能做原来的产品也行,过渡两个月,出来新品接上就能活,实在不行找别的代工厂贴牌做点也可以,活着才有机会。
8月7日,关于重组的进展,金立方面发言人表示重组还在进行中。“目前律师团队、会计师团队在推进,说是还需要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