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发展势态良好,但光鲜之下,产业链相关行业的洗牌纷纷展开。很多充电桩企业只是盲目进入市场,违背了消费需求和市场规律,倒闭的只会越来越多。整车行业如西部资源、京威股份等公司出现巨大亏损;动力电池行业先后有沃特玛、银隆、等企业经营不善;伴随电动汽车高速发展,顺势迎来风口的充电桩行业,却在行业发展初期便进入洗牌阶段。
7月31日,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一电动”)发布了公司解散公告,公告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进入清算程序。
众创网了解到,这不是第一家宣布倒闭的充电桩公司。今年以来,在充电桩行业,倒闭、停运、退市、收购等消息时有出现。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其与新能源汽车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带动充电桩的发展,充电桩建设能否跟上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务院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将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车桩比例近1:1。由此可见,充电桩市场是十分广阔的。目前充电桩行业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除了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已经形成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布局之外,部分融资难、持续亏损的企业则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许多充电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经营困难,无法盈利。业内人士分析,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桩企对市场认知不全盲目进军布局;二是政府对充电桩企业的支持没有落实到位。
众创网整理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9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6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4%。电动车高速增长,充电桩建设成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根据此前国家发布的政策,到2025年要满足500万辆车的充电任务要求,要新建480万个桩,1.2万个站,几乎做到一车一桩。
部分公司通过快速布局充电桩形成的规模优势,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壁垒。抢占充电桩行业布局先机,需要投入巨大并且持久的资金。这都将加速充电桩行业的洗牌。
“有人退出,不代表充电桩行业发展会因此受阻,优胜劣汰,留下强者。”一家充电桩运营商高层表示,未来充电桩行业的洗牌将更加明显,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未来会有更多充电桩企业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