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研究攻关,中国科学院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也是继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一成果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意义:天然复杂的生命体可以通过人工改造变简约
“100%人造生命”还远未出现,但这项研究成果足以称得上这条“长征路”上的重要突破。专家认为,这表明,天然复杂的生命体可以通过人工改造变简约,最终实现“人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生命。
颠覆:染色体数目与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决定关系
试验表明,自然进化而成的现有真核生物(至少酿酒酵母)染色体数目与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决定关系,染色体的数目可以进行人为改变,同时对细胞生长不造成显著的影响。
目的:发现自然界中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内核用于治疗疾病
覃重军透露,最终目的是发现自然界中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内核,最终用于治疗人类疾病,“在保证细胞正常存活的前提下,染色体数目简化得越多,越容易更精准地找到生命体的遗传密码到底哪些可变哪些不可变”。
这篇论文有四位作者来自武汉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分别是周帆、肖世俊、刘琳、曾筱菲。长江日报记者联系到作者之一、该公司三维基因事业部总经理周帆,她介绍,武汉的团队在其中所做的研究,“简单点说,就是这个成果的基因测序、基因组组装、三维基因机构实验和分析是我们负责的”。
武汉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位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是一家集第三代测序技术服务、三维基因组学技术服务、癌症基因组医学服务、生物信息软件开发、生物信息技术服务、基因组数据库搭建、基因检测技术研发等生物信息上下游产业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菲沙基因与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联合在武汉光谷引进了不少于6台Sequel三代测序系统,建成大规模的三代测序中心。菲沙基因利用最新的三代测序技术和三维基因组技术,依托公司强大的生物信息平台,在人类健康、疾病防治、动植物研究、微生物应用等领域开展了多项重要研究,其成果也相继发表在Cell、Nature、 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Genome Research、PNAS、BMC Genomics、JBC等国际知名期刊。
“以生物信息学助推生命科学的研究,以基因组医学促进人类健康的发展”是菲沙基因的使命;“成为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引领者”是菲沙基因的愿景。我们期望与各领域的专家合作,制定最优的解决方案,提供快速、准确、专业的服务,共同迎接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