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如何防止疫苗之殇?武汉生物成“漏网之鱼”?
众创网2018-07-27

继各级部门对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查的逐步展开,涉及百白破疫苗不合格的另一生产厂家——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生物”)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

工商资料显示,武汉生物是中国医药集团下属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又分别持有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5%和5%的股权。

据武汉生物官方网站介绍,公司创建于1950年,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机构和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南地区免疫规划指导中心。

武汉生物拥有各类生物制剂的生产文号119个,每年生产30多个品种及100多个规格近2亿剂量的产品。在公司10余种主导产品中,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位列首位,其拥有全球最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基地,年产7500万剂量。

 

近日,各省疾控中心相继发出针对接种了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儿童进行补种的通知。值得关注的是,据红星新闻报道,山东疾控中心针对长春长生不合格批次百白破疫苗事项,将进行补种,而计划补种的疫苗由武汉生物提供。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网2017年11月发布的信息显示,除长春长生外,武汉生物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也不符合标准规定。武汉生物该批次不合格疫苗数量多于长生生物。这批疫苗中,一半(19万支左右)流向重庆市疾控中心,一半(21万支)流向了河北省。

国家药监局7月26号发布公告称,武汉生物公司整改后,中检院对其连续生产的30批百白破疫苗进行效价测定,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结合现场检查,恢复其生产。

27日,来自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最新消息,经现场检查发现,造成武汉生物涉事批次疫苗效价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主要原因是:分装设备短时间故障导致待分装产品混悬液的不均匀所致。

如何防止疫苗之殇?企业、监管部门、专家甚至个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如何应对?疫苗专家建议要打通各个监管部门,进行协调监管和管理,同时作为企业自身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测问题应该更加重视。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