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武汉江岸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造发展新引擎
湖北日报2018-07-16

创新创业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催化剂。地处长江左岸的武汉市江岸区,聚焦丰富双创要素、打造优越双创生态,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全面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双创引擎带来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2017年,江岸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

眼下,江岸区探索出的“老房子+双创”“城中村改造+双创”“社区+双创”“院校+双创”“楼宇+双创”的嵌入式双创模式,已在武汉全市推广。

武汉江岸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造发展新引擎

强化引领 构筑双创政策高地

江岸区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充分发挥对创新发展的引导,努力用“看得见的手”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成立江岸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工作。编制完成《江岸区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确定了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构建“五局两中心”联动服务体系。江岸区构建由区科技成果转化局、区新民营经济促进局、区楼宇经济服务局,与区招才局、区招商局、区招商服务中心、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共同构成的“五局两中心”联动服务体系,在优质项目引进、高端人才招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上统筹调度、精准施策。

完善双创政策扶持体系。出台双创政策清单20条、江岸英才政策30条、大学生留岸黄金8条、“大学生留汉新政2.0版”等一批双创扶持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的20条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岸区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均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对于武汉市已出台的政策,在市里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再按同等比例予以补助支持。2017年,江岸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政策6266万元。

因地制宜 双创载体遍地开花

作为武汉市的中心城区,江岸区“寸土寸金”,不可能按照开发区的模式,以连片开发的方式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江岸区结合辖区资源禀赋,探索嵌入式扩展双创载体。

1861年汉口开埠后,黎黄陂路周边曾聚集了12国领事馆、近30家外资金融机构和100多家洋行。江岸区实施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和建设,腾退置换、整旧如旧、筑巢引凤。如今,这里变身汉口历史风貌街区,引来数10家双创企业聚集。

除了老房子,社区也成为双创资源的富矿。百步亭社区打造爱社区众创空间,平台面向社区数十万居民群众,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养老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创业,目前已有50个在孵项目,过半数来自社区居民。

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江岸区已新增双创空间1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器及众创空间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达到20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6家,在孵企业1000余家,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10家。

专家指出,身为中心城区,江岸区探索形成的“老房子+双创”“城中村改造+双创”“社区+双创”“院校+双创”“楼宇+双创”的嵌入式双创模式,为国内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大中城市探索老城区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武汉江岸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造发展新引擎

多措并举 打造资本智力磁场

近日,江岸区宣布成立长江金岸人才创投联盟。该联盟是江岸区与重点龙头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资深投资机构共同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而建立的协调机构,旨在集聚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系列元素,围绕建立科技创新服务链条,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服务江岸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合作平台。该联盟还设立“长江金岸人才港(美国)工作站”和“长江金岸人才港(以色列)工作站”,进一步加大海外招才引智的力度。

创新创业离不开人才。江岸区的招才之举,远不止于此。通过探索“精英创业带动创新、草根创业促进就业、海归创业增添新动力”的模式,江岸区让人才成为推动区域双创的重要动力。

成立招才局,设立“招才大使”。 建立“长江金岸人才高地”招才网,精准绘制招才地图,构建区级人才项目库。按照不同类别人才、不同创新创业阶段,梳理制定“一张政策清单”,编制一目了然的“政策导图”。

大力发展院士经济、校友经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3家创新创业研究院,与武汉地区5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友合作和项目人才互推机制,完善校友联络服务机制,成立全市首家“海智工作站”和4家海外“校友工作联络站”。

目前,共引进“两院”院士11名,外籍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名,城市合伙人6人,黄鹤英才57人,国家、省、市专家 330余名。

江岸区还通过筹集人才公寓、建设“长江金岸青年城”等特色举措,共吸引了3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来此创业就业。

江岸区嵌入式发展双创亮点扫描

身为大城市老城区的典型代表,江岸通过“老房子+双创”“城中村改造+双创”“社区+双创”“楼宇+双创”“院校+双创”的方式,探索出嵌入式发展双创的特色做法。

老房子+双创

江岸区有汉口历史风貌街区和一批红色场馆。该区依托老街巷打造“汉口文创街区”,吸引了人人视频、时代漫王等一批文创企业入驻。江岸区还依托老厂房打造“台北院子”,改造老厂区建设“大智无界·空中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

城中村改造+双创

岱家山科创城,是由城中村改造后村民利用集体用地自建自管的科技型园区。园区打造“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曾身为江岸区一家村集体企业的石桥工业园,也转型为“黄浦创立方”产业园。

社区+双创

双创的本质是大众创业,社区不应缺席。百步亭社区打造“百步亭·爱社区众创空间”,面向居民提供双创服务,目前已有50个在孵项目。与此同时,艺苑社区也打造以舞台艺术相关产业为核心的双创基地。

楼宇+双创

中信泰富大厦建设海外高端人才创新生态服务社区,筹集170个海归及高端人才免费创业工位,提供创新空间和全套服务。三阳路片区打造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5号车间”则利用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独栋大楼,打造木工、版画、编织、陶艺等主题的创客空间。

院校+双创

工科院科技园孵化器是由武汉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打造的双创平台,重点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在孵企业近60家。武汉市财贸学校也打造“创新创业园”,集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企业孵化、综合服务于一体,目前已吸纳学生双创企业20家。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