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饿了么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无人机试运营期间,用户从下单开始,平均仅需20分钟即可收到外卖。
众创网了解到,本次获准飞行的无人机航线共17条,均位于上海金山工业园区内,合计覆盖面积58平方公里,服务外卖商家100多家。
用户分享的真实体验显示:无人机主要承担集散点A到B的干线运输,两名骑手则分别负责将外卖餐点装运上飞机和将餐点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整个外卖的配送流程变成:外卖人员——无人机——外卖人员的模式。
根据饿了么估计,公司的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后,无人机飞行距离约占配送全程70%,这意味着每名骑手的行驶路程将只有原来的15%,节省路途超过50公里,骑手收入最高能提升5倍之多。
众创网发现,早在2016年初,饿了么内部就提出了创新概念——“未来物流”战略。目前,中国即时配送行业正处于依赖人力扩张向依赖科技创新过渡的节点。该战略的核心,就是用3-5年的时间,打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创新科技为动力、智能硬件为基础的即时配送体系。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无人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市场需求逐步提升,预计有望在今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市场规模达到134亿元。
众创网观察到,投资机构在无人机领域的布局也是争先恐后,红杉资本、深创投、力合清源等都积极参与投资,而代表性公司——大疆无人机新一轮融资采用竞标投资模式,10亿美元的融资轻而易举完成。顺丰控股也正筹集成立一个10亿元规模的无人机科技基金,腾讯、京东也纷纷涉足。
无人机作为智能制造的产业项目,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不论是和外卖平台的结合,还是和快递、仓储、物流都能有新的机会,“无人机+”的发展空间,如同“互联网+”一样,有着巨大的潜力。对国内一流的民用无人机厂商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笔者认为,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优化送餐方式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个商家都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物,同时近年来外卖和物流等行业的急速发展,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新的配送模式和传统模式之间的配比和调和也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