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网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打车时有了个新发现。打开车门,出租车里竟然多了不少零食、饮料,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买,车座甚至多了按摩功能,同样可以一键下单。
近期,一些“的哥的姐们”将便利店搬上了出租车,打车市民通过扫码,行程途中不用下车,就可以方便购买饮料零食等物品。
南京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表示,这样便宜、便捷,新鲜的玩法吸引了不少乘客,最受上班族、女性乘客或者带小孩出行的乘客欢迎。自己的“车载便利店”开张半个月,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补货。李师傅说:“水、可乐、手撕面包、饼干,还有咖啡、牛奶。一般是大人带着小孩,小孩要。还有从高铁南站下来的,在晚上吃饭时间,他们会买牛奶顶一下。早饭有的人会买手撕面包,女士会买饼干和牛奶。”
除了零食饮料,按摩椅也被搬进了出租车。出差成都的北京市民郝先生说,刚坐上副驾驶的座椅,他就发现了不一样。“刚坐上去它就开始按摩了十几秒,我才反应过来发现有按摩的东西。司机师傅指了一下前面挂的二维码牌子,写的是三块钱、五块钱、八块钱。我去机场就选了八块钱时间长的,直接用微信一扫就行。”
众创网获悉,目前,上海、杭州、南京、深圳、成都等地都出现了“车载便利店”。
车载便利店在为乘客带来方便的同时受到许多质疑,在出租车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商品的贩卖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司机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车载便利店的食品来源不明,司机是否提供了假冒、劣质或是过期的商品不得而知。
对此,最早探索出租车内开“便利店”的gogo+车吧平台的负责人陈燕军介绍说,该模式最早从深圳开始探索,如今已经拓展到全国十几个大小城市。对于出租车司机推销商品会过多分散注意力的问题,陈燕军解释,公司会通过对司机进行相关培训以及考核,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安全风险,目前来说还没有出现大问题。他拿一个数说明:“我们已经发展两年了,售卖了价值一千多万元的商品,服务了接近百万乘客,目前没有一起投诉。”
对于零食饮料如何保障安全的问题,陈燕军介绍,“选择和品牌合作的零食,一般都选择保质期长一些的食品。第二个会用车载冰箱,一边冷冻一边冷藏。所以饮料和食品不会出现变质或者口感出现问题。”
尽管在车载便利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以来未出现用户所质疑的安全隐患的投诉事件,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车载便利店的初衷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利的同时为出租车司机带来额外利益,但是安全问题始终应被置于第一位,这需要平台开发者和出租车司机进行缜密的考虑和安排,为乘客的安全提供保障。同时,警方及运输管理部门也可提出监管意见。如对出租车内饰改装、车内商品置放等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乘客和出租汽车的运营安全。
只有在安全、技术等方面具备可靠的条件,“车载便利店”才能真正做到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