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量子计算机的报道层出不穷。
美国AI光学芯片研发商Lightelligence 曾表示,他们或将研究出可彻底改变计算生态的技术,通过光子电路加速人工智能计算效率。
英国、丹麦及中国等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发表报告称,他们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硅基纳米光量子芯片技术,实现了对高维度光子量子纠缠体系的高精度和普适化量子调控和量子测量。这有助大幅提升相关芯片的计算性能,或将破解量子计算及信息处理能力不强这一难题。
近日,众创网了解到,中国研究人员实现了大规模三维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个真正空间二维的随机行走量子计算。最新进展对于推进模拟量子计算的发展、实现“量子霸权”具有重大意义。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节点数达49×49的光量子计算芯片。金贤敏表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光量子计算芯片。
与原子、离子、超导电路等类型的量子计算机相比,光量子计算方式运算规模巨大,可在室温下、空气中运行,能克服量子噪声极限,适用于光通讯。而且,光量子计算机不需要巨大的冷却设施和真空设施。
此前,众创网曾报道过有关台积电7nm AI芯片量产的报道(见《“中国芯”重大突破:台积电7nm AI芯片量产,寒武纪AMD加持》)。从此文中可以看出,台积电7nm工艺制程以下订单市场占有率将是“100%”。
由于量子计算所能带来的算力成长远超过目前半导体IC所能达到的程度,加上目前半导体工艺已经迈入瓶颈,未来工艺的发展只能是大者恒大。台积电做为全球半导体工艺霸主,可说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中国若走上既有的半导体发展路线,即便投入再多资本,仍绝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这个目标,因此,量子计算的发展也成为国家极为重视的项目。
金贤敏说,模拟量子计算不同于通用量子计算,可直接构建量子系统,无需像通用量子计算那样依赖复杂的量子纠错,一旦能够制备和控制的量子物理系统达到新尺度,将可直接用于探索新物理和在特定问题上推进远超传统计算机的绝对计算能力。
可见,此次中国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量子芯片为“中国芯”弯道超车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