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Q大战后,腾讯马放南山开门纳客,整体风格崇文抑武。腾讯很少在舆论上发起攻势,当腾讯内部一款和即刻很像的APP被指抄袭时,腾讯选择了下架这款APP。
然而,今年5月8日,当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称“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时,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回怼称“这可以理解为诽谤”。
今日头条和腾讯之间的口水战并非首次,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对社交流量的抢夺。
从BAT阴影下成长出来的今日头条一直没有站队。事实上,即使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坐在了腾讯系的饭局上,张一鸣还是一直刻意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此前有投资人透露腾讯想要大比例入股今日头条而不得的消息。头腾大战让人看到昔日3Q大战的影子,经历了七年之痒,腾讯还有梦想吗?
「如果没有微信,不知道腾讯会输成什么样子」。马化腾曾庆幸,但尴尬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远未结束,微信的流量却到顶了。
根据腾讯2017年报显示,目前QQ月活7.83亿,微信月活9.89亿,二者几乎涵盖了全中国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这份巨量的用户数据背后,似乎也预示着腾讯在社交领域已经开始触及天花板,想要继续获得成长,就必须要开发新领域和接纳新的用户,这其中即将成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和下沉市场的用户正是腾讯眼中的下一个目标。
今日头条和腾讯之间口水战也正是得益于此,对于腾讯而言,其最核心的业务是社交,这一点毋庸置疑。腾讯与今日头条的主业并不冲突,但关于「用户争夺」的战争,硝烟已弥漫开来。抖音的爆红让今日头条成功收割了大量的年轻用户,而这部分用户即将成为消费主力,未来互联网红利主要来自于他们。
随着野心越来越大,今日头条已经无法站队。
现在,这家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大敌”。不只是巨头,几乎想在内容领域有所动作的公司,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头条当对手。
在此之前,腾讯、搜狐等相继以今日头条涉嫌侵犯其所属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发起知识产权保卫战。
今年1月底,今日头条还和百度从商业竞争升级到对簿公堂。当时,今日头条方面对外发布声明指出百度不正当竞争的多个证据,并且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这意味着,在信息流、短视频、社交这些新兴业态的巨大利益面前,当下的今日头条和百度、腾讯等巨头之间早已撕破了面前的窗户纸。
一场突围和围剿的战役正在持续上演。
张一鸣的资本是,包括已经公开及仍在孵化的项目,目前今日头条旗下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APP矩阵。
打头阵的APP是今日头条。第二梯队包括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抖音、悟空问答,以及收购的美国短视频社区Flipagram、自营的“海外版今日头条”TopBuzz。第三梯队包括内涵段子、搞笑囧图、有点意思、东方IC等等。此外,还有数个应用在孵化阶段,尚未对外公布。
但今日头条APP并不是稳坐钓鱼台,流量正在被竞争者蚕食。这种局面之下,必然要想办法拓展流量来源,以吸引广告主。
在《腾讯没有梦想》引爆朋友圈之后,许多为腾讯辩护的人强调,如今的腾讯掌握了流量和资本这样的生产要素,做一家投资公司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水电煤茶,本身就是腾讯最明智的选择,能够连接一切也可以孵化一切,而也这反应了腾讯清晰的战略。
但问题是如果核心的社交和内容业务遭遇打击,这对腾讯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其实腾讯流量和资本驱动倒是没有问题,进行大量外溢投资也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如果社交和内容被别人抄了后路,流量的基础彻底没了,那这个策略就真的有大问题了。
《腾讯没有梦想》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核心问题,短视频、信息流、社交网络这些都是腾讯的核心主营业务,也即社交和内容。重启微视,战略投资趣头条和快手,腾讯已开始全方位对今日头条进行围剿。但如今的腾讯即没投资到可以狙击今日头的产品,内部也没有用创新打败头条。
虽说腾讯有微信现阶段不用担心被颠覆,但未来的事情谁能说的好呢?在今日头条成长为下一个腾讯,甚至取代腾讯之前,马化腾或许应该更加重视这名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