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
即使你没用过拼多多,但你一定听过这首洗脑神曲。虽然拼多多一直颇受争议,然而它却在这两年以恐怖的速度扩张,迅速成为新一代的独角兽企业,成为淘宝都不敢小觑的对手。
据众创网了解,拼多多之所以能够一路高歌猛进,正是由于“生得逢时”。拼多多于2015年9月份成立的,此时正值阿里上市一周年。阿里上市之后将主打低单价爆品的聚划算迁移到了天猫,随后是不鼓励爆款包邮引流的打法,就是清理各种9块9包邮爆款。这个决策,间接清理掉了很多淘宝上的所谓“低消费人群”。大批中小企业被逼着“出淘”,一部分流向了京东,而另一部分则是去了拼多多,这给了拼多多B端商家入驻的机会。
与此同时,从2014到2015年,又是微信突飞猛进的两年。通过微信红包,几乎把中国最后的非网络人群全部联网。
拼多多正是抓住了这两个关键时间点,背靠微信10亿用户,以“转发拼团获取价格折扣”来引导用户在微信生态中不断转发分享产品团购链接,来增加流量和为商品引流。就这样,拼多多宛如坐上光速发展的火箭:流水量400亿,用户量已破3亿,月活已超过1亿,在电商领域成为仅次于手机淘宝和京东的存在。
然而,野蛮发展至今的拼多多也是有尽头的,一方面,过多的诱导分享将直接影响到微信的用户体验,这实际上也是微信迟迟不敢做大规模商业化的原因之一,这必然导致微信对拼多多的限制发展;另外一方面,拼多多定位于低价,其网站商品的总体品质欠佳,在网络上更是差评如潮,对品质稍有要求的人群,都无法对其产生忠诚度,这注定了其活跃人群是比较狭隘的。一旦微信流量红利到了尽头,其野蛮增长的态势必将受到影响。
从实际的统计来看,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线城市,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仅有7.56%。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网络上恶评如潮的拼多多,在朋友圈分享或拼团购物会拉低自身的形象,尤其是购物后如果上当受骗,分享者也会觉得颜面无光。
再者,对于9.9元包邮,甚至0元购这样的噱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便宜无好货”的道理,尤其当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其介绍的价值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去做这种购物的尝试。只有对品质没有太多需求,“能用就行”,要求极致便宜的人,才会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当然,事实证明这类人群还是很多的。
从人群来看,拼多多的增长不会一直那么迅猛,如果未来拼多多的形象没有大的改观,可能很快就会遇到瓶颈。
对于拼多多而言,未来的转型之路并不好走,因为形成了低价劣质的形象,短期内要想扭转过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直以这种低于成本价倾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已经自动过滤了相当大部分的人群,而如果达到甚至超过成本价来销售,则会直接面对淘宝的攻击,甚至与腾讯联盟中的京东、唯品会、蘑菇街等都会形成正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在商户爆发式的增长之后,在相对受限的诱导分享机制之下,每个商户产品的引流情况将会受到重大的影响,而淘宝当年遇到过的坑,拼多多也一个都逃不过去。
拼多多在借助微信完成“战略包围”的任务之后,在微信流量红利逐步减弱后,必将会寻找更贵的流量来源,并逐步摆脱“低价劣质”的标签,而这,才是真正考验拼多多的时刻,而淘宝和京东的全面战役更是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