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曾拿下2亿融资的洗车神器“呱呱洗车”倒闭跑路?
众创网2018-05-02

面对越来越多的汽车保有量,O2O汽车服务企业却接连倒下。2015年下半年,呱呱洗车完成1亿元人民币Pre-B轮融资,让外界刮目相看。而今,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呱呱洗车的总部已经人去楼空,App无法登录。

呱呱洗车创始人郄建军曾经得意地“激昂文字”,他强调O2O上门洗车的需求真实存在,之所以发生这么多企业倒闭,是因为这是一个重资产模式,员工成本很高。他把呱呱洗车的优势归结为每天有几万单业务,几千人的团队运转正常;25-30元的客单价,会生出漂亮的财务数据。

尽管如此,作为O2O洗车企业的领头羊,它还是未能扛过资本寒冬的凛冽。

dd4eaacf076f137de7be0ace7119cbc3.jpg

呱呱洗车倒闭 已申请破产

据了解,呱呱洗车北京总公司及母公司均已人去楼空,全国的20余家分公司也多数处于注销状态。而工商部门表示“呱呱洗车”已在进行破产申请,其没有强制要求“呱呱洗车”执行退款,只是把“呱呱洗车”列入黑名单。律师表示,“呱呱洗车”破产则无力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要想维护自身权益,可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前,与呱呱洗车关系密切的58到家App发布声明,宣布终止与呱呱洗车的业务合作。

呱呱洗车倒闭到底是何原因?

呱呱洗车倒闭

业内人士表示,死亡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洗车用户转化率低,融资赶不上烧钱速度,未专注做好洗车服务。上门洗车O2O公司大部分采用补贴“烧钱”模式来争取用户,并期望以洗车这种高频、低价的项目来换取其它保养项目的转化率。呱呱洗车倒闭自有市场及自身经营不善因素,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尝试做融资也未成功。撇开倒闭的成因,企业的商业操守也难让人恭维。比如,消费者的钱不能退回来,维权又找不到人,这就是不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另外,拖欠员工的工资,更是不顾员工的合法权益。

曾经的“洗车神器”

据了解,呱呱洗车App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提供上门洗车服务的软件,曾被誉为时下最方便快捷的“洗车神器”,被称作“指尖上的洗车店”。公开资料表示,58到家曾为呱呱洗车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曾领投呱呱洗车的A轮融资,并在Pre-B阶段中继续增投;业务层面上,58到家也对呱呱洗车给予补贴。“呱呱洗车”官网信息显示,至2015年11月,“呱呱洗车”已经在12个城市开展上门洗车业务,包括北京、济南、天津、太原、石家庄、成都、合肥、长沙、杭州、郑州、西安、上海,其他城市也在陆续开通中。

用户“钱难退”

呱呱洗车倒闭后,广大用户最为关注的就是“钱难退”。类似于共享单车押金难退,从根本上而言,就是缺乏第三方的资金存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从而导致消费者预交的资金处于失控状态。一旦发生资金风险,运营企业只是找出千奇百怪的理由,或者摆出委屈无辜乃至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以应对消费者,只能是让消费者很受伤。

呱呱洗车倒闭 洗车O2O阵亡名单

其实,在呱呱洗车倒闭之前,多家上门洗车O2O公司宣布倒闭,赶集易洗车、e洗车、嘀嗒洗车、功夫洗车等上门洗车平台相继关闭上门业务,就连养车类O2O也难逃资本寒冬,曾覆盖22个城市的博湃养车悄然暂停了5个市场的服务。2015年1月,云洗车关闭洗车业务;2015年1月,厦门本地服务平台智富惠关闭洗车业务;2015年4月,嘀嗒洗车关闭洗车业务;2015年7月,车8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2015年10月1日,赶集易洗车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车,停止原有洗车业务。2015年10月12日,e洗车大量裁员并停止上门洗车业务;2015年11月2日,网络洗车公司我爱洗车被CEO李东晋悄悄解散。

三年前,投资人、创业者以及各种媒体,疯狂吹捧汽车后市场将会是一个万亿的巨大市场,一定会有O2O汽车上门服务的蛋糕份额,到了2018年,似乎再也没人提O2O汽车上门服务。那些上门保养、上门洗车的创业企业不断终结,用事实证明了汽车行业的确不太适合上门服务。

上门保养受到施工环境、器具规模、保修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只能满足少数用户的部分需求。对于车主来说,在经销商的店面里,做检修的是高级技师,到了O2O汽车上门服务这里,几乎全部是学徒工——真实的消费体验,是下降而不是提升。

汽车行业中维修、喷漆等这些工艺流程及技术受限于专业环境,并不是可以颠覆的传统产业。上门洗车的利润相当单薄,对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链要求非常高。

这些接力般关门的O2O企业,倒是提醒了相关主管机构,是否应该建立对消费者的保障机制,在不确定企业的生命长度时,将用户的充值或押金监管起来,防范企业破产之后的各种风险。

从消费者的角度考量,健全且有成效的监管机制比汽车上门服务更迫切一些。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