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回归A股之路“独角兽”还是“毒角兽” 投资者需冷静
众创网2018-04-23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BATJ)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纷纷在境外上市,成为中国股市的“痛”。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更为开放和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正积极行动,吸引独角兽企业境内上市,力助以新经济为特征的独角兽企业更好发展。据《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新晋62家,总估值高达6284亿美元。无疑,未来的中国股市,将崛起一个代表中国新经济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独角兽军团”。

360截图20180423173156097.jpg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发布,对支持创新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作了系统制度安排。市场普遍认为,这为优质创新企业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条件,那些尚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离登陆A股也更近了一步。

此次新股发行新政出炉,明确试点主要针对少数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高且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在市场看来,“独角兽”企业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受益者。

政策风向忽变,鼓励独角兽回A股上市的政策红利释放。随着360在国内成功借壳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富士康闪电过会,市场对独角兽回A股充满期待,独角兽变得炽手可热。即便是参与独角兽投资的上市公司也迎来了股价的飙涨,A股的独角兽概念风起。

b8014a90f603738da529d729bf1bb051f819ec5e.jpg

此间,一股热流正在财富市场涌动,过去独角兽的估值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现在却因上市预期遭到疯抢。

面对这波独角兽热潮,人民日报表示了担忧。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表示,迎接“独角兽”的同时要拒绝“毒角兽”。对于那些试图投机炒作玩概念的“毒角兽”企业,监管部门要保持警觉,把好关口,不给它们可乘之机。对“独角兽”企业来说,无论是当初赴海外上市还是如今回归A股之路愈渐明朗,如果不是货真价实的“独角兽”,过热的投资或过高的估值到最后只会是流星一闪而过,落得一地鸡毛。

面对机构的爆炒,投资者拿不拿得住独角兽也是个问题。稍有不慎,独角兽IPO加速通道可能会给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企业政策套利机会,比如去年底的大股东利用债转股,IPO政策加速套利,引发股市震荡。更重要是落实到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会不会又因为一些制度上漏洞,使得原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变成套利者的利器。

7a899e510fb30f2496f2de7ac495d143ad4b035a.jpg

现有资本生态之下,很多优秀的独角兽公司都越来越依赖一级市场的融资和帮助从而快速成长,等到独角兽真正来到二级市场,其实已经估值较高,拥有较强的现金流。它们来到A股将对整个资本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而那些真正需要资本支持的中小企业,可能因为投资者的选择偏差而死掉。

要知道,独角兽企业不是哪些部委根据几个僵化指标筛选出来的,是市场选择出来的。执行政策不能机械教条僵化,不能搞运动。让独角兽回归,既要考虑存量,也要考虑增量,要与资本市场改革结合起来。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