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俨然已经成为了2018年乃至未来两三年间行业最热的话题,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现阶段各大智能手机厂商都在着力强化商用5G的布局。从行业分析师的预判和此前一些品牌的表态可以看出,明年就将有为数不少的试验型5G终端诞生,而到了2020年,商用5G终端产品则会似雨后春笋般大规模涌现,正式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通信网络时代。
4月2日,中国移动联手中兴通讯于打通了国内首个5G电话,正式开通端到端5G商用系统规模外场站点。这意味着一个上万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已经逐步拉开序幕。
对于可商用终端,预计到2019年下半年推出,2020年开始规模商用,机构预测,2022年5G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0%。对此国内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出手”。
中国移动此前正式公布了2018年5G规模试验计划——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5个城市开展外场测试,每个城市将建设超过100个5G基站;在北京、雄安新区、重庆、兰州等12个城市或地区进行5G业务和应用示范。
上个月,中国联通宣布了目前为止最准确的5G时间表:2018年进行5G组网试验,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在5G试验方面,中国联通今年1月向工信部递交申请,计划在北京、南京、雄安新区等7个城市或地区进行5G试验。
按照中国电信的规划,2017-2018年开展小规模5G外场试验,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开展规模及预商用试验,而2020年是实现5G正式商用的时间,届时,中国电信将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规模部署5G并开展商用。目前,中国电信宣布5G创新示范网试验启动城市包括兰州、成都、深圳、雄安新区、苏州、上海6个城市或地区,每个城市6-8站,目前主要进行3.5GHz频段的无线组网能力和方案验证。
在此之前,三大运营商一直在追求4G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度覆盖。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财报中可以看出,4G网络优化建设仍然是运营商今年的重点。2018年,移动在4G上面的投入预计在500亿量级,去年联通混改的资金也有很大比例用在了4G网络上。
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财报中可以看出,4G网络优化建设仍然是运营商今年的重点。2018年,移动在4G上面的投入预计在500亿量级,去年联通混改的资金也有很大比例用在了4G网络上。
以中国移动为例,2013年末中国移动获得4GTD牌照,2014年起中国移动4G网络开启规模建设和商用。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间,中国移动4G网络投入分别为806亿元、791亿元、830亿元和657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预测为585亿元,五年之间中国移动在4G网络上的投资超过3600亿元。
由于较早展开研发,并形成了广泛的产业合作,目前国内的5G技术水平在多个领域和国外企业不相上下,甚至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具有明显优势。而从此前国际组织的评估来看,我国也已具备了主导5G标准制定的能力。
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除了会使通信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外,还将带动多个万亿级别规模的新兴产业。比如,5G的推进将大大加速车载联网终端的渗透进程。5G具备的高可靠低时延和低功耗大连接两个特性将有力推动远程医疗、工业控制、远程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多种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