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不免存在某些安全问题。
此前央行已经下发通知,4月1日起,我们常用的微信和支付宝等App静态条码支付将正式迎来额度限制,每人每天使用静态条码累计不能超过5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两种方式。除了名义上的条码之外,条码包括我们常用的二维码。
据了解,由于静态条码(如事先贴在墙上的二维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例如,消费者在使用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同时微信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表示,根据现有的零售支付数据估计,95%以上的消费者采用静态条码支付的额度小于500元,因此该限额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单日限额500元的规定只针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通常通过扫描街边摊位或者小卖部张贴的、打印出来的二维码进行的支付;你打开手机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向商家出示的二维码,属于动态条码,不受这一限制。
对于在商场、便利店扫码付款使用动态条码进行支付的,从4月1日起也要限额,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交易验证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级,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限额分别为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
如果想要不限额,在扫码支付的时候需要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证加上指纹或密码组合验证,这样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你通过协议自主约定;
如果没有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只是通过密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或指纹等中的两种方式组合验证而实现的扫码支付,每天的额度是5000元;
如果只用密码、指纹或手机短信三种方式中的一个进行安全验证,单日扫码支付的限额是1000元。
另外由于央行在去年末发布新规时明确说,不能采取“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因此以后优惠补贴活动可能不会大规模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