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视频主播可谓是一个吸金职业,看主播玩游戏已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如果主播是个虚拟美少女呢?
从2016年11月开始,一个被玩家爱称为“人工智障爱酱”的虚拟主播在Youtube上开始流传开来。她以其独特的智障魅力和高频度、高素质的视频,深受日本国内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粉丝的青睐。目前,在Youtube她关注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动画总播放数超过了5900万次。
虚拟主播,也就是使用虚拟人物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的主播,由声优来进行配音。虚拟主播的动作、表情均和现实中的人保持一致,并且可以在直播中和观众进行互动。去年开始这种直播形式在日本爆火起来,不只是企业,很多个人也开始将其作为事业来运作。
在虚拟偶像这一领域,前有初音未来这个超级成功的大IP,中国也出现了洛天依、零等等,商业化运作已经比较成熟,而且也都套路化,但她们都属于虚拟歌手范畴。
相比起虚拟歌手,虚拟主播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商业化的路径非常短。
诞生于2007年的初音未来,最初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VOCALOID的软件销售。2009年,这位虚拟歌手凭借不断高涨的人气,终于作为嘉宾参与大型商业演出,并在同年举办了自己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然而直到2011年,随着初音未来与札幌市政府成功地联手打造了“雪初音”形象,丰田、宝马、Google等大型公司的合作接踵而至,这位虚拟歌手才迈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之路。
或许是因为虚拟歌手在多年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让大众接受了这些来自于二次元世界的人物形象,在正式出现在网络上之后,爱酱这位虚拟主播在短短的15个月时间里,从最初单一的游戏广告植入,逐渐成为日本旅游大使、推出衍生手办、声优出道、歌手出道,无论是业务的拓展速度还是商业合作的丰富程度,其实都要优于虚拟歌手。
由于爱酱的人气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种形式是被用户接受的,在短短几个月内,虚拟主播的数量急速攀升,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参与到其中。
目前在日本,虚拟主播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甚至被称为梦想的职业。其优点在于自由度高,跳出了现实中的人物自身带来的限制;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和现实比较脱节,平衡点难以把握。
国内也跟上了潮流,一些企业在蠢蠢欲动中。去年8月12日,一位名叫小希的虚拟主播在二次元聚集地B站发布了自己的首个视频,目前其在B站的粉丝数约为15万。与爱酱一样,这位虚拟主播既没有公开自己的配音,也没有公布自己幕后的公司和团队。
随着虚拟主播的人气还在不断上涨,2018年可能还会诞生更多的虚拟主播。但是纵观爱酱从出现到走红之路,需要相对优势的PGC内容,同时也多少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在中国会有多少虚拟主播能够拥有这样的内容基础以及运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