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并提供了出租车及快车两种业务。根据美团方面公布的数据,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不到 20 个小时,日订单量即突破 10 万单。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订单量进一步超过 15 万单。
为了达到这个数据,美团推出了比几乎占据垄断地位的竞争对手滴滴更加优惠的策略。相比于滴滴目前针对快车、专车 20% 的抽成比例,美团抽成仅为 8%。而且,前 20 万名乘客注册可以拿到打车券,前 5 万名司机则可以享受零抽成。
对于用户来说,除了价格上带来的优惠,平台对于司机服务能力的管理,则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外卖,还是打车,都是与线下结合极为紧密的业务,对平台的运营能力也将是考验。这一点,对美团而言是全新的挑战。
美团的欢喜与隐忧
美团首日的成绩单不错,这种拓荒精神和补贴策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旋即招来了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价检局的联合约谈。
美团打车从一开始策划到现在,不是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今年一月,美团试图在北京率先推出相关打车服务,但却因“未依法在北京市申请开展网约车业务、不具备北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资质”而被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门约谈,至今未能恢复业务。
关于美团为什么要冒险去开拓自己并不熟悉的网约车市场,分析人员认为, 一是因为作为新生代 TMD 巨头(头条、美团、滴滴)中的其中一级,美团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二是因为美团用户有需求。三是因为出行行业油水多。四是因为市场好撬动。
虽然美团打车首日的成绩值得兴奋,但“司机只接单不现身”、“非优惠用户发现美团并不比滴滴便宜”等负面消息也伴随着监管压力接踵而至。美团要想在自己并不熟悉的市场抢得一席之地,明显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滴滴外卖将上线反击
3月初,滴滴发布“骑手招募令”:滴滴外卖骑手分为“忠诚骑手”和“自由骑手”。“忠诚骑手”需要每周在线大于48小时,月保底10000元;“自由骑手”可自由上线接单,订单收入翻倍。
据了解,滴滴外卖大约会在4月份上线,且首批上线的 9 个城市有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对应美团打车宣布进入的九个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
作为一个打车起家的软件,要培养用户在滴滴上形成叫餐习惯也有非常大的难度。在饿了么与美团已经吞掉了大量一二三线城市餐厅的情况下,离开自己所擅长的线上运维工作,去依靠地推团队开拓线下市场,积累自己完全没有的商家资源,对于滴滴来说也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麻烦。
美团和滴滴大战一触即发,这场对战不能单纯从业务角度去思考,二者竞争的背后掩藏着更大的野心——对平台、入口、生态的争夺。
美团打车”也好,“滴滴外卖”也罢,这二者究竟是不务正业、盲目扩张的“乱入”,还是深思熟虑、志在必得的“争雄”,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有竞争力的最终自然会胜出,误打误撞、根本没有竞争优势的,恐怕也会很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现出原形。消费者只会从“更优”中得到实惠,而所有企业在其中读到的则是居安思危、求新谋变的市场制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