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音乐后版权时代,拼的还是“独家”
众创网2018-03-12

111.jpg

进入2018年后,数字音乐市场突然热闹起来。

先是2月份的腾讯和网易在国家版权局的建议下承诺相互授权,接着却是网易云音乐花巨资拿下台湾华研国际的版权。然后36日,阿里音乐和网易云音乐达成互相转授权,中间还穿插着QQ音乐发布春节大数据、Spotify公布了招股书等等消息……

毫不夸张地说,数字音乐市场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热闹过。

如今,数字音乐三巨头首次相互握手,对于用户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握手仍有不少疑问:互相授权之后,市场真的会相安无事?真的会竞争少了?真的会不拼独家……

反独家版权斗士,斥巨资买独家版权

去年,长期处于版权焦虑的网易一度高举反独家版权大旗,却在今年伊始花巨资买华研国际约2000首歌曲独家版权。

然后我们看到这样一幕:网易云音乐和阿里音乐达成互相转授权。

但是,在国家版权总局鼓励版权相互授权的大背景下,如果华研国际继续和阿里音乐合作,网易云音乐最终也能得到授权使用华研的音乐就那么几天时间,为何网易云音乐要这么着急抢先花大价钱买下华研版权呢?

数据显示,腾讯在数字音乐版权市场占据了90%份额,腾讯音乐与超过200家数字音乐版权方达成合作协议,拥有中国最全最大的正版曲库

但是,网易云音乐手握版权数量很少,尤其是在独家版权层面。要想与腾讯音乐一战拥有版权是必然之举

独家,仍是王道

互相授权之后,市场相安无事?别天真了!

倘若真的相安无事,反而不利于音乐市场的发展。一个平静如水的市场,既吸引不来用户,又不能激活创新点,倒会成为一潭死水。

对于数字音乐公司来说,后版权时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后版权时代,拼的是什么?其实就是用户留谁删谁的根本,各家拼的还是独家,这是王道

不过,此独家非彼独家,在99%的音乐都可以被授权之后,这中间考验财力,同时更考验头脑。

如何玩转1%,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提供更好用户体验、非一般的音乐场景,是数字音乐公司必备的独门武器

如果有合适的模式,用户会愿意为音乐付费,但是音乐平台要在有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才会想办法开发付费模式,独家就是这样的条件,它有助于推广音乐平台进行精细化运营。

如今的竞争,最后还是靠实力说话。

从拼版权到拼玩法

既然版权不是问题了,那么在线音乐接下来PK什么呢?
个人认为,用户的体验最重要。能听到丰富的歌曲之外,歌单推荐、音乐评论、线下Live等等衍生内容的生产,还有"素人"的制造,正在成为下一个PK关键点。

新音乐产业观察的数据统计显示,自从2016年年底网易云音乐启动"石头计划"后,2017年一直在推进。这也激发了2017年各家互联网音乐平台都开始聚焦独家音乐人市场,多个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音乐人扶持项目”。

玩法的丰富立体性,还有用户愿意买单付费的能力,这才是后版权时代最深的水

另一方面,音乐版权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收来的费用将有可能直接补贴音乐的创作者,有了直接的补贴和稳定的收入,将有可能刺激更好的作品出现出来。

后版权时代,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或将进入"刚正面"阶段,回归到产品体验和商业本质的竞争,必须从内容、产品、运营和营销等方面拼玩法,拼用户体验。而作为在线音乐用户,笔者也期待着有越来越多的优质音乐人和作品涌现。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