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武汉刚刚放晴。黄陂区六指街的菜地里,蔬菜从冰雪中慢慢复苏,村民们一边在大棚边除雪,一边和一位从市区赶过来的年轻人攀谈。
“地里的蔬菜怎么做成‘爆款’?物流保鲜怎么规划才划算?”听说对方是“电商导师”,村民们不停地发问,下乡调研的年轻人反成为调研对象。这个年轻人叫周鹏捷,面对疑问,他十分耐心地作答。
营业额过亿 捅到服装电商“天花板”
对农民的提问应答如流,来自周鹏捷多年电商创业经验。作为汉正街商二代的他,对电商运作早已了然于心。创业9年,从6000元血本无归到现在年销售额过亿。1月30日,他在武汉“三乡工程”微峰会上,正式被聘为能人回乡导师团成员,之后便马不停蹄着手农业电商实训营的筹备工作。
早在2009年,还在中南财大就读电子商务专业的周鹏捷,小试牛刀开了一家淘宝服饰小店,几周内投入的6000元全部亏掉。随后,他对店铺进行转型,将低价T恤全部清空,换成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亲子装品牌。不仅扭亏为盈,还做到了每月盈利2万元。店铺运作稳定后,他将其转手给一个朋友,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旅行,在旅途中思索新的创业方向。
一年后,周鹏捷进入南方一家小有名气的服装公司担任销售经理,这段经历让他学到了许多服装行业“线下”的经验。2013年底,他再次回到“线上”,开始经营一家服饰电商公司。过人的销售方式让他在短短十个月内,就实现营业额过亿。“服装电商天花板较高,这是公认的,但我觉得已经摸到了。”周鹏捷再次离职。谈到原因,他告诉记者,“我认为电商本身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了,所以离开。”
下乡创业 助力农村电商获600万投资
就在周鹏捷想要拒绝电商的时候,一个偶然与乡镇合作的机会,让他更新了对电商平台的看法。
2016年4月,他进入了知名企业神州买买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农村电商解决方案的工作。很快,团队与荆门市沙洋县商务局合作,开始了县域电商规划运营的项目。当年5月到12月期间,他不断往返城乡之间,多次调研,最终完成了数十万字的农业电商规划方案,这方案获得了省商务厅专家评审第一名,不仅帮助了当地的农村电商建设,还争取到了600万元的政策资金。2q
周鹏捷发现,农村电商的痛点集中于“人”和“货”。人力资源方面,乡村劳动力外流;农产品方面,流通成本掣肘消费者市场,而企业市场又不易得到政策关注,市场信息流通不畅,产品附加值较低,电商将地域性农产品带到全国平台上,难以形成较大优势。
多年下乡经验,让周鹏捷心中产生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去年8月,他成立了武汉青蓝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特别开辟了“青蓝教育”板块,为创业者提供货源平台和人才培训。目前,周鹏捷已与长江日报达成合作,着手创办农业电商实训营,为农村电商“人”“货”问题提供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