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探索海底两万里:水下机器人行业前景大好
众创网2018-02-23

2017年无人机可以算是“黑料”众多,从年初开始到年中各种“黑飞”新闻层出不穷,好在各地政府监管有方,纷纷出台相关法规,“黑飞”现象到下半年开始逐渐减少。即使是各种“绯闻”缠身,但无人机行业的喷井式发展依旧进行着,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显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

360截图20180223165529904.jpg

而与天空中闹哄哄的景象相比,水下却显得非常神秘和平静。不过,目前已有玩家注意到了浩瀚的水下暗藏的商机,他们正在展开一场水下机器人竞赛。

据了解,2月份,水下机器人公司博雅工道于近期获得了某政府产业基金及启迪系某基金共1200万元的Pre-A轮投资;在此之前,同为水下机器人制造商的吉影科技也获得 1500 万人民币 pre-A 轮融资,由华睿信领投,乾元中鼎跟投,此次投资后估值 1 亿元人民币。据悉,吉影科技之前曾推出有缆遥控机水下器人波塞冬I,并取得了数百万的销售额。吉影科技今年还将推出2到3款水下无人机,将摄像头性能提升到4K,增加图像识别和跟踪功能。

360截图20180223165110327.jpg

如此频繁的融资,可见已有不少企业将目光转移到了水下这片蓝海。

目前,世界上水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对工业和电子研发侧重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也不甘示弱,相继提出、实施了“智慧海洋”、“透明海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海洋空间站”等重大工程,将海洋观测装备技术作为海洋新的发展重点。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可达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中国用于相当可观的海洋资源。此外,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海岸线覆盖包括台湾在内的10个省份,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为水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初,水下机器人被用于军事、科考等领域。随着旅游业的火爆,大众对海洋的喜爱和热情正在被慢慢激发出来,水下机器人在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相比于无人机在技术和产品上都较为成熟并已被消费级市场接受相比,水下机器人行业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国内厂商生产制造能力弱,也就是说我国现在水下机器人行业虽然需求大,但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大规模量产较难,在技术和产品形态上都有待开发,产品的价格也较为昂贵。而如果国内用户采用国外的水下机器人产品,则不仅要面对昂贵的价格,而且一旦机器人出现问题只能把机器寄去国外,维修时间较长、费用也十分昂贵。

timg (1).jpg

当前,水下机器人市场正处在初步起步阶段,相信随着政府对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强,资本的关注,必将使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