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武汉新增56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 加速武汉创新发展
众创网2018-02-10

2018年2月8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公布最新一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创业人才项目入选人员名单,武汉地区56人在列。

武汉揽得的这些青年才俊,分布在环境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武汉地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中,武汉大学25人,华中科技大学20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人,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测地所各1人。武汉地区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入选者有2人。

国家“千人计划”包括8个子项目,以引进、支持不同领域、专业和年龄层次的海外人才,分别是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项目、外国专家项目、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新疆西藏项目、文化艺术人才项目。

  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从2011年开始实施,申报对象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而且一般应获得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或有一定年限的海外工作经历。入选后,中央财政将给予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至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其他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参照“千人计划”现有政策执行。

武汉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千人计划”的青年才俊,武汉给他们提供成长的乐土,他们为武汉发展贡献力量。

李青山是安徽人,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学习深造。2009年,他准备回国创业。就在四处物色创业基地时,他接到本科室友、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副院长余龙江教授的电话:“武汉光谷正在打造生物城,优惠政策很多,一定要回来看看。”

李青山回到阔别20多年的武汉,站在鲁巷广场前,他惊呆了:当年的乡村郊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摩肩接踵的人流。

此时,光谷生物城伸出橄榄枝: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享受税收优惠、申报“3551人才计划”……一番考察后,李青山决定把中国的研发基地放在武汉。2011年2月,李青山带着新招聘的4个研发人员,正式踏上创业之路。

与药商动辄上亿的研发经费相比,“3551”项目资金和多年的积蓄只是杯水车薪。不久,资金“弹尽粮绝”,创业陷入困境。他焦急地四处奔走。“一些投资者,听说这个项目至少要七八年才有回报,扭头就走。”

关键时刻,李青山成功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这笔项目资金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也坚定了信心。2015年,他入选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同年3月,公司挂牌新三板。

“千人计划”充分发挥武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商业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吸纳到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和特长的岗位,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此外,“千人计划”大力推动科研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科研和管理机制,给予引进人才相应的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使得有才有志之士能够得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武汉贡献智慧,加速武汉发展。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