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湖北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获国家今年首批重大科技设施投资
众创网2018-02-01

未来,使用武汉开发的设备在天空一扫,就能探知地下矿藏。1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今年首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1.1075亿元,用于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由华中科技大学实施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入列。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于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精密重力测量,就是高精度测量地球重力场空间分布与变化,如同给地球做“CT”,可以高精度获取敏感区域重力数据,包括地球表层及内部的密度分布、物质运动状态、地下资源分布等重要信息。此外,精密重力测量还能对灾害监控提供重要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对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华中科技大学为“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项目法人,共建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山大学。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优先支持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这是继“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病毒学与生物安全综合实验研究基地、水环境工程与技术研发平台等项目后,落户我省的又一国家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项目。

该项目工程总经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忠坤介绍,目前,我国研制的重力测量基准仪器分辨率可以达到小数点后10位,为国际上同类仪器的最好水平。“如同人体做CT,分辨率越高就有能力看得越精细。”

该项目总投资超过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7.578亿元,剩余资金由省市政府配套。项目于2015年11月动工,建设内容包括重力测量基准平台、重力测量物理仿真平台等,建设周期为5年。“在精密重力测量技术方面,有些国外已经掌握了,有些新技术还在探索中,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整体国际先进、局部国际领先。”胡忠坤介绍,前期已在引力溯源、重力基准仪器、空间惯性传感器、重力梯度仪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优先支持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其建成运行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之一,为我国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及精密重力仪器研制、测量与应用研究提供必要实验条件,以满足我国地球科学、资源勘探、国家安全等对重力数据和重力基准的战略需求,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