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爆红的无人货架将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众创网2018-01-29

作为过去一年最大的风口之一的无人货架最近可谓是新闻频出。

先是腾讯以2亿美金投资每日优鲜,将之吹到了顶点。随后,这个领域最早期的玩家之一领蛙,迫于融资形势严峻,选择出卖控制权,投靠便利蜂麾下。同样“卖身”的还有番茄便利和51零食,分别被果小美和猩便利收购。没想到仅过一周,行业龙头猩便利就爆出负面消息。尽管猩便利连夜发表官方声明,指责对手造谣,但是大量的货架补货异常反馈,成群的BD离职的消息还是接连不断。这不禁让人怀疑,无人货架这阵风是不是要停了?

20170821100647225.jpg

一年前一闪而过的亚马逊推出了无人超市Amazon Go,大洋彼岸点燃了无人零售这把火。去年下半年众多资本涌入无人货架领域,几十家创业公司都拿到了融资,不到半年累计融资额已超30亿元。这与共享单车的局面颇为类似。

无人货架风口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渐入瓶颈期,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流通渠道被巨头垄断,资本和创业者都在寻找零售领域的新机会。作为共享单车之后,无人货架这个新的足够贴近用户的线下流量入口,寄予了互联网人对实体产业重构的强烈渴望。

在创业项目跑马圈地的同时,巨头们也把手伸了进来。

2017年年底,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推出的“豹便利”,刚刚上线就铺设了5000个点位;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一直对新零售不死心的顺丰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此外,诸如每日优鲜、饿了么、便利蜂、盒马鲜生、三全鲜食、良品铺子等独角兽们,也都基于既有的相关业务,将各自的触角先后伸向了无人货架。

这让无人货架的入场资格迅速提升。资本竞逐各大创投风口的趋势越来越疯狂,带来的也是各种风口冷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微信图片_20180129171133.jpg

据了解,部分无人货架公司,在全国迅速铺开了几十个城市。互联网公司惯于设置激励,使用人海战术猛冲,单个货架的激励金额飙升到1000多元,导致大量炒卖行为。在一些三线城市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能够扩充到几百人,每家货架公司都出现大量腐败行为。BD随便开发,反正不对运营负责。货架安装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有些直接装到了领导办公室。补货人员则是在补货是出现盗窃情况。这导致很多货架的高盗损数据,最终也无法解释是被客户拿走了,还是被运营人员贪污了。因为无人货架的“无人值守”产生的盗损黑洞,导致管理容易失控。

对比共享单车,从真正火爆迎来倒闭潮,大概一年的时间,这个过程放在无人货架领域,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在这个略显拥挤的风口上,烧钱不能成为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推出新技术,开辟新空间,只有不断迭代产品,找到新的方向,才能不被被抛在后面。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