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武汉11所高校87位学者入选“高被引学者”
众创网2018-01-21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本次国内共有1793位学者入选。

2017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和标准,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系统的分析而得出结果。爱思唯尔的 Scopus 数据库为该榜单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实现。

一位学者的影响力大小,可以根据其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设计指标进行测算,论文被引用次数较高的学者被称为“高被引学者”。根据该榜单,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分别来自227个高校或科研机构,其中共有200所高校拥有高被引学者。

中国科学院共有275 人入选,位居各单位第一。清华大学共有 121 位学者入选,排名第二,也是唯一一所高被引学者超过百人的高校。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列三、四位,分别有 94 位和 91 位当选。上海交通大学有 79 位学者入选,位居第四。复旦大学位居第五,有 56 位学者入选。入选学者超过 30 位的高校还有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共有 15 所高校入选学者超过 20 位,37 所高校入选学者超过 10 位。

此次武汉地区共有11所高校的87位学者入选,具体分布如下:华中科技大学34人,武汉大学19人,华中农业大学10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人,武汉理工大学7人,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各2人,武汉纺织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各1人。

高被引学者实际上必须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学术作品的总被引次数高;二是至少有一篇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属于引用次数居于前1%的高被引论文;三是作者主要作品的平均被引在同一时间期限内要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可以说,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对科研人员成果的要求就变得非常高。正如一些学术同行所指出的,“需要特别注意,高被引最为核心的本质是为检索和分析研究热点提供方向性指标。一篇高被引论文可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并不必然成为高质量或高水平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者多次入围该榜单。据悉,该榜单推出以来,中南民族大学的李金林教授连续四年上榜。李金林教授研究方向是多相催化和催化材料,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化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2002年以来发表SCI论文110余篇,总被引达4000余次。

据悉,爱思唯尔的Scopus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引用数据库,收录了2万多种同行评议期刊,其中中文期刊500余种。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作者地址包括中国(大陆)机构的有300多万份,作者名称达400多万条。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是基于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Scopus的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将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呈现给学术界和公众。该榜单涵盖了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学科领域。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