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家无人货架创业企业的累计融资额度已经超过30亿,无人货架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
然而最近无人货架赛道里的 “坏消息”似乎渐渐多起来了。继上周猩便利被曝出了裁员撤店的消息后,日前,又有媒体报道称另一个无人货架项目七只考拉出现90%以上的大规模裁员,无人货架项目基本不做了,仅保留仓储和物流部门。
裁员、减缩业务的猩便利和七只考拉都将自己的举动表述为了 “业务的调整与优化”。无论是说将强调一二线城市的点位密度的猩便利,还是说以后要专注拓展100人以上的点位的七只考拉,二者曝露出来的问题,都集中在了前期点位扩张上。为了快速扩张,以各种路子去铺点位,盗损率过高,成本越码越高。
以市面上主流的无人货架品牌运营指标TGI指数来看,猩便利、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小e微店、七只考拉的较量不仅集中在点位数量,还在平均损耗率、每周补货频次、单位货架平均日流水等几方面。由此可见,无人货架的博弈已经不是单点博弈,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比拼。
接连的负面新闻似乎让行业蒙上了些许阴影,然而业内人士却认为这些调整的出现其实是好事——这市场正在由疯狂转为冷静。
2017年6月份到9月份间,无人货架的市场曾涌入了一大批玩家,资本的快速进入让这个赛道显得浮躁不堪,为了获得在媒体、资本上的声量, “点位数”被不少无人货架企业当作了角逐的重点,这与上一届的共享单车颇有点类似,大家想着尽可能多的把货架堆出去,去拿覆盖率。
而 “冷静”的一大表现正是越来越多的项目终于看到网点的质实际上是要优先于量的。猩便利、七只考拉的调整恰是如此。然而回过神来的众玩家将市场的争夺点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百人以上的优质网点。如何去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货架放置到一二线城市百人以上的公司,成了大家思考的重心。
无人货架行业的洗牌警戒线还是在不断被触发,因为在快速扩张期下,有玩家会出现扩张问题,有的则被持续扩大的成本所困。实力弱的玩家逐渐被淘汰或吞并,有实力的玩家逐渐脱颖而出,最终形成巨头分据局面。
早在去年9月份,方兴的无人货架赛道就出现了第一起并购案,成立于2017年6月份的果小美收购了智能零售货柜番茄便利;10月份,“猩便利”宣布完成对“51零食”的收购;上周,无人货架的 “新选手”便利蜂宣布了对领蛙的战略投资控股。
随着并购洗牌,新的行业巨头会出现,尾部企业会被淘汰,但是整个无人货架市场格局的彻底明朗,或许还要到今年的六月份。
众创网 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