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出炉 光谷GDP蝉联全国第二
众创网2018-01-18

作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被赋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这个自1984年开始筹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并因此诞生了我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园,实施了我国第一家央企股权激励试点。当全国高新区发展模式日趋雷同时,这里选择集中有限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叫响了“中国光谷”的品牌。

timg (3).jpg

近日,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发布,东湖高新区作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进入评估名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东湖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年在国家高新区中排第二,园区营业收入连续两年排第三。

光谷先行先试被认为“政策打破性大”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的全部146家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为评估对象。其中,三类园区中的第一类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国共有6家,包括中关村、成都、上海张江、深圳、武汉、西安。

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5个方面构成。2016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增长了18.2点,对总指数增长贡献最大的是5个中的“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其次是“创新资源集聚指数”。从区域来看,包括我省在内的中部地区,其国家高新区正是由这两项指标带动。

timg (2).jpg

环境塑造离不开政策推动。报告说,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则经过‘黄金十条’,在科学成果转化、科学金融方面政策打破性较大”。

东湖高新区上市企业数排第四

截至2016年底,园区营业收入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有4个国家高新区,分别为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园区营收均超万亿元,其中西安高新区是新晋“万亿俱乐部”的高新区。从园区生产总值看,东湖高新区连续两年紧随中关村之后排第二。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企业净利润总额排名前十的国家高新区中,东湖高新区位列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后,排名第四。从上市企业数量来看,武汉排在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之后,与广州并列排第四位。

武汉双创能力居于前列

2016年省内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标加权增长率超过10%的省份中,湖北省居第七,同时还是当年“创新的国际化”指标加权增长率最高的省份。

在东湖高新区内,2016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近五成,略高于上海张江。

同时,武汉的科技转化能力不输创新实力。企业2016年完成的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5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有9家,武汉位列第五位。

这离不开光谷强大的孵化功能。2016年,东湖高新区众创空间达66家,数量跻身前三,被点赞“进一步推动了承载创业活动的新型孵化器和创业空间的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

目前东湖高新区正在加快推动光电子信息、激光、地球空间信息、汽车电子、信息安全等16个国家级专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以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同时,着眼新兴产业培育,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VR/AR、3D打印、跨境电商等领域实施领先战略。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