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小米、科大讯飞、奇虎360等企业的带动下,数十家互联网企业选择将第二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光谷,涉及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网络安全、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光谷“第二总部”经济雏形初现。
在过去5年,光谷创业领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口、浪潮,又面临着怎样的瓶颈?
手机APP创业黄金机遇期已过
创业的第一波热潮,就是手机APP。自2010年以来,APP创业十分热闹,2015年到达高峰。
APP主要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以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与个性化。青年人创业,开发APP相对容易,一台电脑就能创业,人脑加电脑就能撑起一家公司。当时,无论是在创业咖啡还是其他路演现场,20%至30%以上创业项目都是APP。
大量APP的涌入,也令用户增长放缓,推广成本、获客成本、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过去,推出一个APP,用户可实现100%以上增长,抢占新市场很容易,推广一个APP的人均成本约为5元。现在,让一个新用户下载APP平均成本涨至50元,还有可能是假数据。
当线上获客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倒逼互联网企业往线下走。小米近两年在线下大规模开设小米之家实体店,就是信号之一。
风投眼光转向人工智能
2015年前后,风投们的目光,开始被更高门槛的技术性创业热潮所吸引。比如智能硬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
尽管斗鱼、滴滴、摩拜单车等新锐互联网独角兽公司,都凭借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未来靠商业模式创新走向成功的公司会越来越少,冲出来的项目将更多是过硬的技术创新。
光谷创业咖啡合伙人李儒雄谈到,商业模式的成功很大原因是中国消费升级过程中,消费层次多元化带来的机遇和红利,但市场终究会趋于饱和。中国制造业发达,畅销全球,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仍在持续,在很多领域都有市场,技术创新将有很多机会。
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光谷下一个风口
2017年12月,小米人工智能在武汉设立分部,未来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运营。
百纳信息CEO刘铁锋说,互联网的下一个10年产业周期,将以人工智能为主导。当前,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外互联网巨擘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在风口来临时,技术和产品应当顺应时代潮流。”
刘铁锋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尚处于关注机器学习的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可以顺势而为,将人工智能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