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上北斗正成为标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斗系统高精度位置服务正像水、电、互联网一样,成为公共服务。
今年是北斗系统开通5周年。据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系统已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无人驾驶等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2012年以来,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16年突破2118亿元,北斗贡献率超过70%;预计2017年超过2500亿元,北斗贡献率可达80%。“乐观估计,2020年能达到4000亿元。”冉承其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斗产业链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14000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获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认定的“分理级服务单位”12家、“分理级服务试验单位”49家、“终端级服务单位”64家。
北斗系统自确立以来,根据“先区域、后全球”的战略部署,分阶段进行组织实施,形成了走出中国、冲破区域、面向世界的极富特色的北斗系统应用发展路线。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海外市场开拓”的主要任务,为我国北斗系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指向。亚太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球21.3%,人口占全球的57.2%,对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以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积极践行“北斗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北斗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北斗首个海外地基增强站已经在泰国落地,未来将建设220个基站实现泰国全境覆盖。巴基斯坦、柬埔寨北斗CORS基准站处于稳步推进当中,未来我国还将与马来西亚、缅甸、文莱等东盟国家,以及墨西哥、俄罗斯、伊朗等国签署协议建设更多的海外地基增长站。
这些企业的不懈努力,加快北斗走出国门的步伐,加速融入世界,成为代表中国大国形象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目前全世界有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和中国北斗这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的竞争实力如何?
据悉,其他三大系统所具有的技术体制或优势,北斗都具备,此外北斗还具有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这是其他系统不具备的。北斗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把通信和导航融合起来的系统。
我国目前已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一张网”,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等高精度定位服务。同时,建成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通过遍布全球的监测站,具备对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四大系统实时监测评估能力。
未来北斗将有哪些发展规划?据悉,我国将加快北斗三号组网部署,2018年底前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提供初始服务;2020年底前建成30颗卫星的完整系统,提供全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