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建设内陆自贸区之后,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又迎来一项重大战略规划。12月26日,东湖高新区举行“五谷共建”推进会,发布“金谷”发展规划,光谷金融控股集团、光谷5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正式挂牌。
据介绍,“金谷”“一谷多中心”的空间布局已初具雏形。除光谷金融港、光谷资本大厦、光谷基金港等地外,东湖高新区正在光谷中心城建设科技金融总部基地“金融谷”,占地55公顷,建筑面积约133万平方米,规划布局科技金融、财富管理、平台服务三大主体功能板块,未来将成为“金谷”的核心空间载体。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和积累,东湖高新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总量已达2000家,其中集聚科技支行24家,是全国科技支行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股权投资机构超过1000家;创新型要素市场16家,是中部地区要素集聚与流通中心;金融后台40家,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后台基地,并集聚了天风证券、长江财险、湖北金租、当代金控等一批金融机构总部。
形成3个国内领先的“先行区”
东湖高新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这里已形成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和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的“5+2”产业结构。
光谷推出“金谷”发展规划,将对标美国硅谷、以色列和深圳前海等地区,到2020年,初步建成知名的“武汉·金谷”,形成三个国内领先的“先行区”:
一是新金融聚集发展先行区。到2020年“金谷”金融机构总量突破5000家,其中股权投资机构总量突破3000家、管理资本突破5000亿元。建立起全牌照的现代科技金融机构体系,并集聚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总部机构,形成“金谷”科技金融生态圈。
二是资本融通便利先行区。“金谷”将争取建立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还将大力发展科技信贷、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融资、科技保险、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等多种金融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力争到2020年,东湖高新区企业年度融资规模突破3000亿元,建立国际化的投融资信息对接机制和资本跨境自由流动机制。
三是资本市场创新先行区。力争到2020年,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及挂牌企业达到2000家,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一大批企业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此外,到2035年,聚全球资源,建世界光谷,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相关政策20多项,专项投入逾12亿元
为推动科技金融机构创新,高新区集聚科技支行24家,是全国科技支行最密集的区域;集聚科技保险3家,银保联动模式全国领先;集聚股权投资机构1000多家,比2011年增长50倍;集聚创新型要素市场14家,企业创新要素得到较好激活。已初步建立起与科技型企业特点和需求相匹配的科技金融机构体系。
债权融资方面,信用贷款、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型贷款成为常态,累计开展创新型贷款超过1000亿元,服务科技中小企业超过8000家次。
股权融资方面,斗鱼、卷皮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发展壮大集聚上市公司36家,新三板企业130多家,四板挂牌企业超过3000家、居全国第一,推出全国首个“科技板”“青创板”和“海创板”。
为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光谷资本大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科技金融物理平台。常态化开展项目路演等活动,累计超过300场、服务企业5000多家,“光谷青桐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创新创业品牌。
打造光谷智慧金融平台(APP),促进投融资信息对接,已汇聚金融机构总部24余家,发布金融产品100多个,为500多家企业对接融资超过15亿元。
为推动科技金融环境创新,完善信用环境,建立覆盖企业7万余家、信息总量超过300万条的信用平台,基于大数据开发信用评价报告,累计推动信用融资超过120亿元。
为促进科技金融事业发展,高新区累计出台科技金融政策20多项,专项投入超过12亿元。
“建区30年是光谷发展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时刻,看到这么多建设成就的同时,其实过程非常艰难,艰难的原因是缺一个基金的抓手。”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再给光谷10年时间,有了金融力量的支撑,光谷将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球科技金融、新兴产业最具实力的产业集聚地。
众创网 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