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2017年即将收官,作为IPO大年,2017年中IPO领域变化尤为明显。相较于2016年,2017年IPO发行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今年以来IPO发行数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IPO被否率明显提高,尤其是自“大发审委”履职以来,IPO审核趋严之势不可阻挡。而首发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的企业数量相较去年也明显增多。
新发企业数新高
自今年以来,IPO发行数量始终保持高位,以网上发行日作为统计基准,今年1-12月,IPO发行企业共有420家,发行数量超过2010年347家的历史最高值。相较于去年共248家而言,今年IPO发行数量同比增长约69%。
数据显示,420家IPO发行企业共募集资金约2154.14亿元,平均单家企业募集资金约为5.1亿元。其中,从实际募资金额来看,420只发行个股中,中国银河实际募资金额约40.86亿元,成为今年募资金额最多的个股,财通证券紧随其后募集资金约为40.85亿元。实际募资金额垫底的为至纯科技,募资约为0.9亿元,另外,立昂技术、建科院实际募集资金分别约1.17亿元以及1.34亿元。
被否率大幅提升
在IPO高速发行的同时,证监会发审委对于IPO企业的审核力度加强,IPO被否率走高迹象明显。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共有469家企业上会审核,其中,未通过数量为81家,未通过率达到17.27%。相较于2016年同期被否率仅为6.94%而言,今年未过会率明显提高。另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PO审核未通过率为13.75%,通过率达到83.27%。今年下半年,IPO通过率则降为74.38%,未通过率提高至21.67%。
纵观IPO被否的企业,证监会发审委更关注业绩真实性,询问问题也更细致。其中,毛利率异常成为询问的重点。诸如,在12月19日首发被否的安宁铁钛两类产品的毛利率及变化存在差异,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差异较大。证监会发审委要求安宁铁钛说明两类产品同期毛利率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等。再如,11月首发被否的普天铁心被询问的问题中包括说明毛利率水平大幅高于业务可比公司巨龙硅钢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被市场冠以“铁面发审委”的新一届发审委到任后雷厉风行,通过全方面综合审慎评估,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最终登陆资本市场,严防企业“带病”过关。
“即将到来的2018年,资本市场将加大力度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新产业,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对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落实。”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表示,由于众多拟上市公司需要补短板,未来两年资本市场融资压力不大,为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迎来难得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