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烽火通信•三角湖高校创新创业国际论坛于江汉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会后,众创网对部分嘉宾进行了独家专访。在专访中,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观点”。
屠彦彬:创业需准备充足
我对”百万校友资质回汉“工程很看好,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引领作用。大学生现在很多想法,但是没有起步资金,我认为武汉在帮助大学生创业这方面做的很好。武汉政府的政策能够在各方面帮助、鼓励大学生,使他们安居乐业。
高校的创业教育非常好,像江汉大学的创业学院给其他高校做了示范,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能力,清楚创业会遇到哪些困难。美国孩子对创业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这股热情让他们更容易成功。并且,美国的孩子从大一暑假就开始实习,他们很早就到企业去感受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国内的大学生实习机会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学校主动和企业对接,为国内大学生创造实习机会,让他们去感受。
虽然我们现在身处大众创业的热潮,但是也不能为了创业或者赶潮而创业,要思考“我是否适合创业”。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市场的良性循环需要政府引导。大学生创业需要贷款,而现在社会上的不良贷款机构有不少。政府应指定可靠的金融机构,以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步入陷阱,受到不良贷款的危害。
在创业之前要把计划写详细,最好能够跟有关人员进行咨询,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和企业联手。要细分市场定位,充分了解客户需求,还要找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区别,做好自己的品牌,并对营销策略、销售渠道、价格定位等有具体的想法。同时,还在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测因素。
白玉:大学应该赋予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校友是武汉不可多得的财富,是宝贵资源,海外人才也是推动城市积极发展的力量,谁先赢得这些人才,谁就获得了发展先机,今天这个社会是人才致胜的年代。一个国家创业的水平决定企业发展的水平,创业水平越高,企业诞生越快,成熟得越多,国家经济活力就越强。
创业本身不是天然形成的,创业能力、意识需要高度教育者去训练。我们并不希望高等教育鼓吹在校学生在校创业,但是我们期待所有的高校都能授予学生这种能力与思维方式,让他们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欲望,让他们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国家强盛复兴的情怀。在培养了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养后,等他们融入社会,发现机会,能够迅速创业,为社会带来新的产业,带来新的经济集中点,带来经济结构全面改革,这是大学的责任,也是使命所在。
对于“大学+”模式,白玉认为大学永远不能脱离社会,真正有水平的大学永远是与产业、国民经济、城市发展紧紧相连。如果不与国家经济紧紧相连,那这个教育是空洞的,没有目标的,没有着力点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是为了什么,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所以“大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在实现现在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型变革 。
叶毅:兴趣是老师,坚持是途径
一个城市的活力就是他的竞争力,而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做的百万大学生留汉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每年有20%的大学生选择留在武汉,那么武汉未来的人口结构是非常优秀的,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汉现在特别重视招商引资和新民营经济发展,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真正梦想的实现需要靠民营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引入了很多的投资项目和优质企业,能够带来更多创业和就业的机会,新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创业,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和团队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和能力,自己正在做的项目和自身特点是否一致,时间和精力应该放在哪里。现在很多创业团队喜欢盲目的追热点,追风口,这是很危险的。并不是所有创业项目都能成功,失败也不要气馁,就当是创业实践。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其中获得成长,多积累一点经验是好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是最好的途径。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叶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进步需要自己去实现,第一靠自己的努力,第二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平台。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梦想是停留在想象层面还是能够成为提高大家未来生活质量,实现幸福的途径,要靠自己去努力。
本次论坛让我们看到了各界人士对武汉“大城崛起”的信心,也看到了他们对武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认可。
众创网 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