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长江金岸人才港 开拓“校友经济”新蓝海
众创网2017-12-13

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武汉市东北部,是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江岸经济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竞相发展,近年来,经济政策的利好和人才不断地引进,使江岸成为投资热土。

近日,在全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大会上,由武汉大学校友陈东升投资的泰康在线总部大厦、中南财大校友蒋海炳投资的汉口文创谷E区等9个项目同时开工,总计投资额135.2亿元,吹响了新时代“校友经济”发展的集结号。

截至11月底,江岸区招商引资完成实际到位总额669.3亿元,同比增长49.5%,完成利用外资45171万美元,同比增长34.8%;全区在谈项目11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额1424.54亿元;注册项目293个,总注册资本197.4亿元,总投资1086.6亿元。

今年以来,江岸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双招双引”相互策应,共同发力,开拓新时代“校友经济”新蓝海。

超前谋划 抢占“校友经济”先机

清醒认识到辖区高校资源稀缺的短板,主动出击,大力实施“招所引院”计划,密集走访高校、科研院所,与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共建“双创”研究院3家,与武汉地区5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抢占发展先机。并成功争取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增强对高级、顶级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校友人才来江岸创新创业。

设立全市首个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服务站,成功引进腾讯云、阿里云、英特尔创新加速器、亚马逊等顶尖创新运营平台,吸引高校科研团队到江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引进火凤凰国际企业孵化器,汇集跨境电商平台龙头企业、B2B/B2C电商企业等社会团体、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武汉市最具竞争力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和国际孵化器,孵化国内外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和跨境外贸领域领军人才。

依托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5家国家、省、市级科技研发平台,积极建设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金运激光、易瓦特等企业设立3D 打印研发中心、无人机拓展应用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与空军预警学院、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途径,吸引高层次军转民科研团队落户发展。

深耕沃土 激发校友归岸热情

率先在全市成立楼宇经济服务局、科技成果转化局、新民营经济促进局,与区招才局、招商局和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形成“五局两中心”联动服务体系。

研究出台“江岸英才”黄金30条、江岸区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建立校友数据库、校友项目库,完善校友联络服务机制,成立3家海外“校友工作联络站”,分类建设、实时更新“四库一图”项目源,进一步紧密“武汉+母校+校友”同心圆,吸引校友企业家回江岸干事创业。

马力全开 汇聚全球校友资智

按照专业、专班、专家的“三专”理念,拓展“双招双引”区域,面向美国硅谷、加拿大温哥华、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国际创新创业尖峰地区深挖校友链、商会链、产业链等招引潜力,与知名校友、领军企业家、商会代表等达成合伙招商意向。

建立校友合作和项目人才互推机制,依托武大校友会、华科校友会、阿里•湖北校友会、江岸区创新创业校友联盟等校企联谊平台,先后引进楚商大厦、华中金融城、滨江国际金融中心等25个重大校友投资项目。

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成立全市首家“海智工作站”,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对企业引进海外产业领军人才进行精准扶持,吸引惠普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美国能源部特殊贡献奖得主、日本工程院东亚专委等一批心怀“江城情结”的校友顶尖人才(团队)落户江岸,转化世界前沿科技成果,打造新兴产业板块。

齐头并进 推动校友项目落地

密切跟踪协调、对接服务,采取“紧盯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扩能一批”的方式全力推进项目落地,狠抓校友资智回汉项目落实落地。

坚持“一把手”亲自推进。党政负责人每周调度重点校友项目,及时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各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力参与配合,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表,做好项目建设服务,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坚持“一链条”审批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链条,推进“三办”改革,简化工作流程,开辟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审批绿色服务通道,实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实行项目签约、注册、到资和开工、投产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重大校友项目3个月内可拿地、开工。

坚持“一条龙”服务保障。牢固树立“围着企业转、围着项目干”意识,建立校友项目直通车服务平台,开展校友投资项目帮办、代办、上门办服务。

新时代﹃校友经济﹄亮点

成功举办阿里•湖北校友会

江岸区招才局联合阿里初橙资本、多牛资本成功举办“阿里•湖北校友会”。当天,一大批有情怀、有梦想的阿里校友从全国各地纷涌而至、聚集江岸“汉口文创谷”,共谋产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集团现有员工4万多人,17年间从阿里“毕业”的校友超过6万人,散落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投身创业,组成了中国互联网创投圈赫赫有名的“阿里系”。蘑菇街、滴滴打车、丁香园、铜板街、同程旅游、易到用车、唱吧、珍爱网等众多公众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产品,其创始人都是阿里校友。

活动中,大家通过自我介绍、游戏环节,畅所欲言,表达对入住江岸的期盼,当场就有13名阿里校友签订项目落户意向协议。

成立全市首个创新创业校友联盟

11月22日,江岸区招才局、共青团江岸区委员会联合武汉青年企业家协会及众创网举行“心之所向,等你归岸——长江金岸人才港创新创业校友分享会”。

分享会上,宣布成立校友交流合作平台“江岸区创新创业校友联盟”。同时,江岸团区委发布打造“青春社区”服务青年人才计划,将为入住江岸区人才公寓的青年提供聚会交友、沙龙活动等服务项目。

今年以来,江岸区聚力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探索“大学+”新模式,对接实施“四大资智”回汉工程,出台“江岸英才”30条,打造“长江金岸人才港”,集聚创新专家人才330余名。下一步,江岸区将启动建设“长江金岸青年城”,并按照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拎包入住的标准建设储备人才公寓,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宜业宜居条件,打造“大学生之家”。

打造3D打印激光产业集群

11月29日,武汉楚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落户江岸区,其主要股东为“千人计划”专家程佳瑞和行业龙头企业天琪集团。天琪集团下属的武汉天琪激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湖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数控固体金属激光切割机专业制造商。此次注册成立武汉楚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科技顶尖人才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完美结合,将为江岸区壮大3D激光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今年以来,江岸区围绕壮大全区3D打印激光产业引才育才,实现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目前,江岸区已集聚3D打印激光产业“千人计划”专家4人,上市企业2家,相关生态链企业10余家,初步形成以金运激光为领头羊,众多企业跟随的3D打印激光产业集群。

“双招双引”向街道延伸

日前,江岸区车站街道在全区率先召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会。会上,武汉亘星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电工联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五芳斋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先后与车站街道现场签订投资合作、人才引用协议,投资金额近5亿元。

海归大学生企业挂牌新三板

昨日上午,江岸区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奥森迪科”)在北京参加新三板挂牌仪式,成为江岸首家成功挂牌新三板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奥森迪科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海归留学生和大型科技企业技术人员回汉创业的企业,主要从事工业激光领域中的聚焦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3年,公司进驻江岸区岱家山科技创业城大学生创业苗圃,园区提供1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地和服务专员保姆式的服务。一年后,公司进入到园区孵化器,场地扩大到500平方米,同时,孵化器在知识产权、人力资源、项目政策、创业导师、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帮助奥森迪科的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15年,奥森迪科进驻到园区加速器,办公场地扩充到1300平方米,公司从此步入批量规模生产的高成长性瞪羚企业的行列。

截至目前,奥森迪科研发的产品占据印度、伊朗、韩国等多个海外市场。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明年有望突破3000万元。

和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一样,校友经济也是一种新业态。“校友经济”应该是指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以校友与母校所在城市的情感为纽带,将校友作为重要主体和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