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与中娱智库日前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对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形式、游戏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游戏行业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游戏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报告指出,社会对游戏娱乐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整体来看2017年游戏行业营业收入平稳提升。报告认为,未来游戏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成熟和游戏用户消费观念的升级,网络游戏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用户消费的升级,将继续推动有质量、有内容、有创新的精品游戏研发。
中国游戏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平稳提升,约为2189.6 亿元
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移动游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增幅有所回落,对行业整体增长仍有较大带动作用。中国游戏行业整体年营业收入约为2189.6 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网络游戏对行业营业收入贡献较大(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513.2亿元)。
随着硬件技术的提升,以及用户游戏习惯的转变,网络游戏内部结构有较大分化:移动游戏以全年约1122.1亿元的营业收入领先,同比增长38.5%,占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达55.8%;客户端游戏营业收入约为696.6亿元,同比上升18.2%,占网络游戏市场比重为34.6%;网页游戏营业收入约为192.3亿元,同比下降14.7%,占网络游戏市场总份额的9.6%。
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存量市场特征明显,增幅继续放缓。其中,客户端游戏用户数量约1.5亿,与2016年基本持平;移动游戏用户约4.6亿,同比增长9.0%;网页游戏用户约2.4亿,同比下降2.0%。
VR游戏技术进一步成熟,多款客户端游戏推出VR版本。但VR市场仍有较大波动,高端VR设备提高了消费门槛。今年,VR游戏及设备销售收入约为4.0亿元,同比增长28.2%。VR游戏用户数量约0.4亿,同比增长100.0%,VR体验馆的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电竞游戏用户约2.2亿,同比增长69.2%,女性玩家占比不断提升。
急速增长的移动游戏市场 二次元题材受青睐
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全年营收约为1122.1亿元,同比增长38.5%,占网络游戏市场份额达55.8%。市场主要特点如下:
· 经典游戏的长线运营能力较强。例如,《王者荣耀》在2017 年仍长期占据畅销榜第一位,畅销榜前5位趋向固化,多为《阴阳师》、《梦幻西游》等经典游戏,以上经典游戏的泛娱乐化运营有效保持了玩家的活跃度和产品生命力。
· 游戏玩法的新模式逐渐完善,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例如,源于桌游、有强社交性和娱乐性的《欢乐狼人杀》和运用了成熟H5技术的《大天使之剑H5》均曾跻身畅销榜前列。
· 二次元题材游戏受到用户青睐。从《阴阳师》开始,《崩坏学院2》以及《神无月》等产品都聚拢了大量用户,哔哩哔哩等二次元平台成为新兴的移动游戏渠道。
产品类型方面,市场主流游戏类型保持稳定,角色扮演和休闲益智类游戏的市场份额超过50%,策略类游戏稳居第三位。2017年约有16000余款新品移动游戏上线,2017年上半年,移动游戏类型占比前三位分别为:休闲益智31%、角色扮演27%、策略14%;2017年第三季度,新品移动游戏类型占比前三位分别为:角色扮演30.6%、休闲益智26.9%、策略13.7%。
内容供给方面,含IP新品游戏仍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新品角色扮演类IP游戏占总数的55%;IP来源前三位分别为:动漫42%、历史名著20%、影视作品18%。对有较完整世界观的IP,角色扮演类游戏在还原IP剧情和提高玩家参与度方面较佳,有利于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例如《楚乔传》、《军师联盟》、《九州天空城3D》等畅销新品角色扮演类游戏的IP联动较为成功。
游戏行业市场回归理性 成为中国文化海外输出的重要形式
今年中国游戏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游戏用户存量市场形成,新增用户减少;2、市场竞争主体实现了优胜劣汰,市场回归理性,排名靠前的网络游戏产品研发和运营企业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中小企业创业成本、生存成本变高;3、精品网络游戏层出不穷,IP在网络游戏精品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4、电竞赛事持续火爆,特别是《英雄联盟》总决赛以及《王者荣耀》移动电竞赛事活动的举办,推动了电子竞技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5、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随着中国游戏特别是移动游戏产品质量的提升,除了原来的东南亚市场,中国网络游戏公司纷纷抢占西亚、非洲以及欧美市场。
就发展趋势而言:游戏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成熟和游戏用户消费观念的升级,网络游戏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移动游戏和电子竞技的成熟,将推动移动电竞在中国的发展。移动电竞将逐步朝专业化、商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游戏成为中国文化海外输出的重要形式,也将有更多的中国游戏公司参与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保护用户权益、青少年权益,鼓励创新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