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长江金岸人才港 | 千麦医检徐志勇:铺设覆盖全国的医疗检验服务网络 助力医疗下沉
众创网2017-11-30

编者的话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累计为国家培养了300多万高素质人才,他们是武汉发展的“金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关精神,推进“双创”蓬勃发展,江岸区招才局、共青团武汉市江岸区委员会联合众创网(www.zhongchuang365.com)推出“长江金岸人才港·校友创新创业典型”系列宣传活动,寻找50名在江岸区创业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回顾他们的汗水与成长。

1.jpg

千麦医检:徐志勇

武汉千麦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走进武汉市千麦医学检验所,明亮的橙黄色背景墙映入眼帘,令人精神一震。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医疗诊断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武汉千麦医学检验所已与五百多家各类型的医疗机构达成检测合作协议,成为华中地区的检测中心。

在这里,听不到“某总”的称呼,也没有主任、经理的称谓。5S制的公司管理体系,简单高效的沟通在公司随处可见。千麦医检联合创始人之一、武汉千麦医学检验所总经理徐志勇谈到:“对技术人员,都会尊称为老师。其他的部门同事彼此间都是直呼其名的,比较随意,这也算是公司不成文的规定了。”

2.jpg

沉下心用尽力 一生只做一件事

徐志勇的学业和职业生涯,是一直和医学检验在一起的。大学毕业后,他在公立医院工作了14年。2004年走出医院,走上了商业医学检验的道路。2013年,他与团队一起在杭州创办千麦医疗检验所。

对于创业的人来说,目的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为了赚钱、有的人为了实现价值。而徐志勇做千麦的初衷,就是希望把团队的想法变成现实,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只是想改善生活,其实在任何一家公司,打打工也能维持比较好的生活。”徐志勇说:“我们觉得中国的医疗行业市场前景很大,而中国的医疗改革方兴未艾,我们希望能在医疗行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谈到,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医疗下沉,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核心问题之一就在于,普通医疗机构由于检验设备和人员技术的制约,常常无法明确诊断疾病种类和危重程度的情况。这些医疗机构与千麦医检合作,就可以达到三甲医院的检验效果。快速判断是就近就医,还是前往更高级别的医院。

医学检验行业是一个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很高的技术与丰富的人员。就比如医院来说,一个医生一天能看的病人是有限的。可以说医生越多、越专业,这家医院就越好。徐志勇认为,医疗行业其实是靠技术服务、老百姓的口碑做出来的。他聘请了大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专职专班的进行技术服务。

武汉千麦医学检验所于2017年元月通过美国CAP认可现场评审,在整个湖北省只有两个检验所通过了这一认证。(千麦是湖北省第一家通过CAP认证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接下来,千麦医检还将参与ISO、15189的资格认证。(千麦在11月份将迎来ISO15189资格认证)通过了这一资格认证,千麦医检出具的检验报告将可在欧美国家通用。

3.jpg

铺设覆盖全国的医疗检验服务网络

徐志勇最近在做一个B2C的项目:病人在家中就可以远程连线,用APP下载订单,去最近的医疗点进行相应备检措施。等检验结果出来后,病人可以直接在家中查询到检验结果。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检验服务,无需经过漫长的等待。符合国家改革的方向:医疗重心下沉到社区。社区的医生有了这些检验结果,可以就近服务病人。

徐志勇谈到,由于要做一个非常庞大的信息网络系统,所以资金投入非常多。千麦旗下每个分公司仅信息化系统及网络服务,每年会花费数千万元。所以,在创立的前几年都是亏损状态的。直到今年,武汉分公司才转亏为盈,步入了良性循环。

去年,千麦医检团队获得融资1.6个亿。2017年,对于徐志勇来说是一个尤为繁忙的一年。团队打算进行3个亿的B轮融资,用于构建现有的十家分公司的信息网络。长时间在外出差的他,经常在公司不见人影。

4.jpg

明年开始,徐志勇计划在其他省份省会城市并购企业,建立一级架构;在地级市、县建立分中心,做为第二级架构;并会与乡镇、卫生院和大型社区合作建立快速应急实验室,成为第三级架构。

这样的三级架构布置完成,将会大大加快医学检验的反应速度。比方说,一位病人早上在家周围的服务点进行抽血检验,90%的人将会在下午收到结果。疑难病症的检验,则可交由省级实验室进行,病人也能在第二天一早收到结果。相较于现在的医学检验过程,可以提高一倍的服务速度。

谈到创业至今的历程,从2013年杭州第一家公司开业;2014年武汉、上海分公司开业;2016年合肥、南昌、成都三家分公司开业;到2017年长春、长沙、济南、郑州四家分公司相继开业,千麦医检开始了全国医疗检验网络的架构之路。徐志勇希望到2022年,中国所有的省份都拥有千麦医检的实验室。

5.jpg

行驶一万公里后的选择 落地江岸

“武汉地区是我们集团布局的重要环节,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广大高校毕业生和便利的交通。”徐志勇说,“但具体落到哪里,当时非常头疼。我开了一万多公里的车,经过了四个月的艰难选择,最后确定了选址江岸。”

最初,徐志勇是打算选择前往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但由于生活设施配套非常不完善。出于对公司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最后没有确定选择。在考察了汉阳区、江汉区后,招商局推荐他来江岸区岱家山科技园看看。经过深入了解,徐志勇选择了留在江岸。他对江岸区目前实施的人才公寓计划赞不绝口,他谈到——

一个企业能不能留住人才,首先要解决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如果企业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就很难留住人才。

入驻科技园后,徐志勇感受到了园区的物业管理、对政府政策的解读、信息的传递对创业者的帮助。他谈到,创业者很多都是技术人才,对于政策的解读方面非常薄弱。比如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等。千麦医检是岱家山科技园区第一批安全生产企业,诚信企业等。这些项目的评选,园区都给予了帮助和指导,获评这些荣誉,对于企业的招投标申报,都是“加分项”。

江岸区也在各方面对徐志勇的创业之路给予帮助。

在生活方面,家在鄂州的徐志勇,前来武汉创业。家里希望能举家搬到公司附近,让他能在下班后回家,吃上一口热饭。在小孩上学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区里积极帮助协调,使他的孩子成功入学。

在人才引进方面,江岸区组织部都给予了协调支持。徐志勇刚在武汉创立千麦医检的时候,召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召开座谈会,组织部牵头协助邀约,减少了他不少的压力;区里还请来专家,无偿帮助徐志勇进行企业5S制管理培训。将标牌进行统一标注,分区块分颜色。让员工一看到门口的颜色,就知道这间办公室是何种用途。

徐志勇非常喜欢李克强总理的一句话:“法无禁止即可为。”因为是新的事物,国家的政策才没有体现。对于审批来说,新兴行业的审批没法做到依法执政,因为没有相关的政策体现。所以要加强政策上的鼓励,才能扶持新兴行业的发展。

心之所向,等你“归岸”!

阅读: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微信朋友或朋友圈